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汉字 燎

liáoㄌㄧㄠˊ

liǎoㄌㄧㄠˇ

  • 读音liáo
  • 总笔画
  • 总笔画16画
  • UNICODE71CE
  • 五笔ODUI
  • 仓颉FKCF
  • 郑码UOKK
  • 四角94896
  • 笔画顺序点、撇、撇、点、横、撇、捺、点、撇、竖、横折、横、横、竖钩、撇、点

基本字义

燎liáoㄌㄧㄠˊ
  1. 延烧:~荒。~原烈火。
  2. 烫:~泡。
  3. 照明。
燎liǎoㄌㄧㄠˇ
  1. 挨近火而烧焦:把头发~了。

详细解释

  •  liáo 

〈名〉

  1. 放在地上的火炬,大火把 [torch]
    1.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疏:“庭燎者,树之于庭,燎之为明,是烛之大者。“
    2.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2. 又如:燎火(火炬);燎炬(火把);燎烛(烛炬)

〈动〉

  1. 烫 [scald]。如:燎浆泡
  2. 另见 liǎo;liào

国语词典

  •  liào ㄌㄧㄠˋ 

〈名〉

  1. 火把、火烛。
    1. 《诗经·小雅·庭》:「夜未央,庭之光。」
    2. 汉·毛亨·传:「庭,大烛。」

〈动〉

  1. 烘烤。
    1. 《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衣。」
    2. 唐·章怀太子·注:「,炙也。」

〈形〉

  1. 显明。
    1. 《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照兮,佼人兮。」
  •  liáo ㄌㄧㄠˊ 
  1. 参见「燎浆泡 」条。
  •  liǎo ㄌㄧㄠˇ 

〈动〉

  1. 焚烧。
    1. 《书经·盘庚上》:「若火之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2. 唐·吴筠〈览古〉诗一四首之一:「秦皇儒术,方册靡孑遗。」

康熙字典

【玉篇】【正韻】𠀤力弔切,音料。【玉篇】庭燎國之大事,樹以照衆也。【詩·小雅】庭燎之光。【釋文】鄭云:在地曰燎,執之曰燭,樹之門外曰大燭,於內曰庭燎,皆是照衆爲明。【禮·月令】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周禮·天官·閽人】設門燎。【註】地燭也。

又【玉篇】放火也。

又【詩·陳風】佼人燎兮。【朱傳】燎明也。

又【詩·小雅】燎之方揚。【箋】火田曰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照切,音療。【廣韻】照也。

又【廣韻】一曰宵田。

又【廣韻】放火也。【詩·大雅】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又【集韻】本作尞。【前漢·郊祀志】尞禋有常用。【註】師古曰:尞與燎同。

又【唐韻】力小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絞切,𠀤音繚。【說文】本作𤐗,亦放火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註】燎,力召反。

又力鳥反。

又【集韻】或作𤊽。亦作轑。【前漢·杜欽傳】欲以熏轑天下。【註】師古曰:轑,讀曰燎。假借用字。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縱火焚也。

又離昭切,音摎。火在地曰燎。【詩·小雅·庭燎釋文】徐邈音力燒反。

外语翻译

  • 英语:

    to burn, set afire; to illuminate; a signal lamp

  • 德语:leichter Brandschaden
  • 法语:brûler,embraser,brûler,mettre au feu

说文解字

放火也。从火尞聲。力小切

(燎)放火也。此與尞義別。盤庚曰。若火之燎于原。大雅曰。瑟彼柞棫。民所燎矣。箋云。人熂燎除其旁草。小雅。燎之方揚。箋云。火田曰燎。玄應引說文有火田爲燎。王制曰。昆蟲未蟄。不以火田。从火。尞聲。力小切。二部。按詩釋文引說文、字林尞力召反。燎力小反。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liɑu˧˥; liɑu˨˩˦
  • 唐代读音: liɛ̀u liɛ̌u
  • 日语读音: KAGARIBI
  • 韩语罗马: LYO
  • 现代韩语: 료 요
  • 越南语: díp liệu
  • 客家话: [陆丰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2 [海陆腔] liau2 liau5 [宝安腔] liau2 [台湾四县腔] liau2 liau5 [梅县腔] liau5 [东莞腔] liau2 [客英字典] liau5
  • 粤语: liu4 liu6
  • 近代音: 來母 蕭豪韻 上聲 了小空;
  • 中古音: 來母 宵韻 平聲 燎小韻 力昭切 三等 開口;來母 笑韻 去聲 ????小韻 力照切 三等 開口;來母 小韻 上聲 繚小韻 力小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豪部 ;來母 豪部 ;來母 豪部 ;王力系统:來母 宵部 ;來母 宵部 ;來母 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