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含咎字的成语大全

咎字的常见组词有:自贻伊咎、自取咎戾、盈满之咎、引咎责躬、进退惟咎、不咎既往、自取其咎、引咎自责、无咎无誉、括囊避咎、咎由自取、既往不咎、咎有应得、咎、动辄得咎、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咎字相关信息

  • 拼音jiù
  • 部首
  • 总笔画8画
  • 统一码548E
  • 五笔THKF
  • 仓颉HOR
  • 郑码RSIJ
  • 四角23604

咎jiùㄐㄧㄡˋ 过失,罪过:~戾。负~。以彰其~。 怪罪,处分:既往不~。

含咎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咎有应得 拼音 jiù yǒu yīng dé 注音 ㄐ一ㄡˋ 一ㄡˇ 一ㄥ ㄉㄜˊ 解释 犯错误的;有罪过的得到应该得到的责备或惩处。 出处 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例子 他违犯交通规则,骑车带人,被罚款5元,这是咎有应得。 正音 “咎”,不能读作“chù”。 辨形 “咎”,不能写作“就”。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感情 咎有应得是贬义词。 繁体 咎有應得 近
自取咎戾 拼音 zì qǔ jiù lì 注音 ㄗˋ ㄑㄨˇ ㄐ一ㄡˋ ㄌ一ˋ 解释 指自招罪过。同“自取罪戾”。 出处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自取咎戾是中性词。 近义 自取罪戾
既往不咎 拼音 jì wǎng bù jiù 注音 ㄐ一ˋ ㄨㄤˇ ㄅㄨˋ ㄐ一ㄡˋ 解释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例子 既往不咎,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清 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正音 “往”,不能读作“wàng”;“咎”,不能读作“jiū”。 辨形 “既”,不能写作“即”;“咎”,不能写作“究”。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
进退惟咎 拼音 jìn tuì wéi jiù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ㄨㄟˊ ㄐ一ㄡˋ 解释 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 出处 唐·道宣《统论前议优劣并赞》:“披沥丹款,未纡黄道,进退惟咎,投措靡由。”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感情 进退惟咎是中性词。 繁体 進退惟咎
引咎自责 拼音 yǐn jiù zì zé 注音 一ㄣˇ ㄐ一ㄡˋ ㄗˋ ㄗㄜˊ 解释 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责。” 例子 他口口声声引咎自责,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正音 “咎”,不能读作“jiū”。 辨形 “责”,不能写作“则”。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 引咎自责是褒义词。 繁体 引咎自責 近义 严以律己 反义 以邻为壑 英语 put on a hair-shirt(to punish oneself for something) 俄语 покаяться(
自取其咎 拼音 zì qǔ qí jiù 注音 ㄗˋ ㄑㄨˇ ㄑ一ˊ ㄐ一ㄡˋ 解释 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例子 这也是他们自取其咎,不能怪我们不仁。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 自取其咎是贬义词。 近义 自作自受、自讨苦吃、作茧自缚 反义 嫁祸于人 英语 Self do; self have. 德语 eigene Schuld zu büβen haben(eine verdiente Straft bekommen)
盈满之咎 拼音 yíng mǎn zhī jiù 注音 一ㄥˊ ㄇㄢˇ ㄓ ㄐ一ㄡˋ 解释 财富过于充足会招致祸患。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折像传》:“吾门户殖财日久,盈满之咎,道家所忌。” 用法 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盈满之咎是贬义词。 繁体 盈滿之咎 英语 too much wealth invite trouble
动辄得咎 拼音 dòng zhé dé jiù 注音 ㄉㄨㄥˋ ㄓㄜˊ ㄉㄜˊ ㄐ一ㄡˋ 解释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例子 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正音 “辄”,不能读作“chē”。 辨形 “辄”,不能写作“辙”。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做事
引咎责躬 拼音 yǐn jiù zé gōng 注音 一ㄣˇ ㄐ一ㄡˋ ㄗㄜˊ ㄍㄨㄥ 解释 同“引咎自责”。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例子 《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引咎责躬是中性词。 繁体 引咎責躳
括囊避咎 拼音 kuò náng bì jiù 注音 ㄎㄨㄛˋ ㄋㄤˊ ㄅ一ˋ ㄐ一ㄡˋ 解释 括囊:束紧口袋;咎:罪责,灾祸。为人谨慎小心,不轻易说话,避免灾祸。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赐传》:“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为人谨慎。 感情 括囊避咎是中性词。
不咎既往 拼音 bù jiù jì wǎng 注音 ㄅㄨˋ ㄐ一ㄡˋ ㄐ一ˋ ㄨㄤˇ 解释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例子 既然他已经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可以不咎既往了。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计较过去的事情。 感情 不咎既往是中性词。 近义 既往不咎 反义 赏罚分明、信赏必罚 英语 let bygones be bygones(do not censure somebody for his past misdeeds) 俄语 простить все прóшлые ошибки 日
咎由自取 拼音 jiù yóu zì qǔ 注音 ㄐ一ㄡˋ 一ㄡˊ ㄗˋ ㄑㄨˇ 解释 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例子 然而据我看来,他实在是咎由自取。(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 正音 “咎”,不能读作“jiū”。 辨形 “咎”,不能写作“就”。 辨析 咎由自取和“罪有应得”;都表示“自作自受;自食恶果”的意思。但
自贻伊咎 拼音 zì yí yī jiù 注音 ㄗˋ 一ˊ 一 ㄐ一ㄡˋ 解释 指自己招来过错。 出处 唐 刘知幾《史通 疑古》:“欲因循故事,坐膺天禄,其事不成,自贻伊咎。” 例子 况杜亚薄知经籍,素懵文辞,李翰虽以辞藻擢第,不以书判擅名,不慎举人,自贻伊咎。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无名子谤议》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感情 自贻伊咎是中性词。 繁体 自貽伊咎 近义 自贻伊戚、自诒伊戚、自遗伊戚
无咎无誉 拼音 wú jiù wú yù 注音 ㄨˊ ㄐ一ㄡˋ ㄨˊ ㄩˋ 解释 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敬肃王刘彭祖传》:“问武始侯昌,曰:‘无咎无誉。’上曰:‘如是可矣。’” 例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彪张禹传赞》:“邓张作傅,无咎无誉。”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感情 无咎无誉是中性词。 繁体 無咎無譽 反义 毁誉参半 英语 have neither fault to find with 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