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含婆字的成语大全

婆字的常见组词有:老婆舌头、老子婆娑、公不离婆、白发婆娑、公公婆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殴公骂婆、三姑六婆、三婆两嫂、婆婆妈妈、婆娑起舞、老婆当军、苦口婆心、婆、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婆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11画
  • 统一码5A46
  • 五笔IHCV|IBVF
  • 仓颉EEV
  • 郑码VXZM
  • 四角34404

婆pㄆㄛˊ 年老的妇女:老太~。苦口~心。 丈夫的母亲:公~。~媳。~家。

含婆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苦口婆心 拼音 kǔ kǒu pó xīn 注音 ㄎㄨˇ ㄎㄡˇ ㄆㄛˊ ㄒ一ㄣ 解释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例子 你不要把父母对你苦口婆心的劝说当成耳旁风,继续走下坡路。 辨析 苦口婆心和“语重心长”;都有含有“善意地进行说
老婆舌头 拼音 lǎo pó shé tóu 注音 ㄌㄠˇ ㄆㄛˊ ㄕㄜˊ ㄊㄡˊ 解释 比喻善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出处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那厮是能言巧辩之士,口里含着一堆的老婆舌头。” 例子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那个猪八戒,尖着嘴,有些会说老婆舌头,你怎听他?”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是非场所。 感情 老婆舌头是中性词。 繁体 老婆舌頭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拼音 gōng yǒu gōng lǐ,pó yǒu pó lǐ 注音 ㄍㄨㄥ 一ㄡˇ ㄍㄨㄥ ㄌ一ˇ,ㄆㄛˊ 一ㄡˇ ㄆㄛˊ ㄌ一ˇ 解释 公:称丈夫的父亲。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出处 鲁彦《西安印象》:“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然又引经据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双方争执不下。 感情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是中性词。 近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老子婆娑 拼音 lǎo zǐ pó suō 注音 ㄌㄠˇ ㄗˇ ㄆㄛˊ ㄙㄨㄛ 解释 老子:自称;婆娑:放逸的样子。自夸胸怀旷逸的豪言壮语。 出处 《晋书·陶侃传》:“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例子 元·张可久《双调水仙子·西湖秋夜》:“拚余生诗酒消磨,云子舟中饭,雪儿湖上歌,老子婆娑。”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 老子婆娑是中性词。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拼音 gōng xiū gōng dé,pó xiū pó dé 注音 ㄍㄨㄥ ㄒ一ㄡ ㄍㄨㄥ ㄉㄜˊ,ㄆㄛˊ ㄒ一ㄡ ㄆㄛˊ ㄉㄜˊ 解释 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感情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是中性词。 繁体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公不离婆 拼音 gōng bù lí pó 注音 ㄍㄨㄥ ㄅㄨˋ ㄌ一ˊ ㄆㄛˊ 解释 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 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 公不离婆是中性词。 繁体 公不離婆 近义 秤不离砣 英语 A man cannot go without his wife.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拼音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 注音 ㄔㄡˇ ㄒ一ˊ ㄈㄨˋ ㄕㄠˇ ㄅㄨˋ ㄉㄜˊ ㄐ一ㄢˋ ㄍㄨㄥ ㄆㄛˊ 解释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用法 作宾语、分句、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是中性词。 繁体 醜媳婦少不得見公婆 近义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英语 People cannot hide the worst side of their nature from those with whom
婆娑起舞 拼音 pó suō qǐ wǔ 注音 ㄆㄛˊ ㄙㄨㄛ ㄑ一ˇ ㄨˇ 解释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出处 《尔雅》:“婆娑,舞也。” 例子 操场上很多同学在婆娑起舞,坚持晨练 用法 作谓语;指舞姿优美。 感情 婆娑起舞是褒义词。 近义 翩翩起舞 英语 begin to trip a measure(start dancing)
公公婆婆 拼音 gōng gōng pó pó 注音 ㄍㄨㄥ ㄍㄨㄥ ㄆㄛˊ ㄆㄛˊ 解释 公公与婆婆,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这委屈向谁诉去?”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 公公婆婆是中性词。 英语 husband's father and mother(parents-in-law)
白发婆娑 拼音 bái fà pó suō 注音 ㄅㄞˊ ㄈㄚˋ ㄆㄛˊ ㄙㄨㄛ 解释 婆娑:四下披散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人。 出处 清·张岱《自为墓志铭》:“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例子 邓雅声《喜吟四章》:“焚香夜对灯如豆,白发婆娑苦校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老人。 感情 白发婆娑是中性词。 繁体 白發婆娑 近义 白发苍苍
老婆当军 拼音 lǎo pó dāng jūn 注音 ㄌㄠˇ ㄆㄛˊ ㄉㄤ ㄐㄨㄣ 解释 比喻毫无用处,只是充数而已。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俺们说话不中听,老婆当军,充数罢了。” 例子 我要这混帐儿子做甚么?老婆当军,没的充数哩!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 老婆当军是贬义词。 繁体 老婆當軍 近义 滥竽充数 反义 中流砥柱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拼音 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pó shuō pó yǒu lǐ 注音 ㄍㄨㄥ ㄕㄨㄛ ㄍㄨㄥ 一ㄡˇ ㄌ一ˇ,ㄆㄛˊ ㄕㄨㄛ ㄆㄛˊ 一ㄡˇ ㄌ一ˇ 解释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出处 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例子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有我的理,你有你的理,现在讲的是我的理。”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双方争执不下。 谜语 两口子吵架 感情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中性词。 繁体
婆婆妈妈 拼音 pó pó mā mā 注音 ㄆㄛˊ ㄆㄛˊ ㄇㄚ ㄇㄚ 解释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宝玉,你忒婆婆妈妈的了。” 例子 上海下层社会中也有不少喜欢议论别人的婆婆妈妈。(余秋雨《文化苦旅 上海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感情脆弱。 歇后语 三岁娃娃到姥姥家 谜语 丈母娘遇亲家母 感情 婆婆妈妈是中性词。 繁体 婆婆媽媽 近义 唠唠叨叨 反义 干干脆脆 英语 sentimental (
三婆两嫂 拼音 sān pó liǎng sǎo 注音 ㄙㄢ ㄆㄛˊ ㄌ一ㄤˇ ㄙㄠˇ 解释 犹言三妻四妾。 出处 繁体 三婆兩嫂
殴公骂婆 拼音 ōu gōng mà pó 注音 ㄡ ㄍㄨㄥ ㄇㄚˋ ㄆㄛˊ 解释 殴:殴打。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偏他至不贤惠,殴公骂婆,打邻毁舍,降汉子,比凡人不同。” 例子 你不能殴公骂婆,没有礼貌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泼妇对待公婆。 感情 殴公骂婆是贬义词。 繁体 毆公駡婆
三姑六婆 拼音 sān gū liù pó 注音 ㄙㄢ ㄍㄨ ㄌ一ㄡˋ ㄆㄛˊ 解释 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 出处 明 陶宗仪《辍耕录 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例子 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正音 “三”,不能读作“shān”。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歇后语 九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拼音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 注音 ㄔㄡˇ ㄒ一ˊ ㄈㄨˋ ㄗㄨㄥˇ ˙ㄉㄜ ㄐ一ㄢˋ ㄍㄨㄥ ㄆㄛˊ 解释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例子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用法 作宾语、分句、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是中性词。 繁体 醜媳婦總得見公婆 近义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英语 An ugly daughter-in-law will have to face her parents-in-law sooner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