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留人不住

清平乐·留人不住朗读

留人不住。

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

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

《清平乐·留人不住》晏几道 翻译及注释

翻译
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缆随着兰舟远去。一只船桨划出碧波漫漫春江路,霎时过尽黄莺啼叫处。渡口上杨柳青青,枝枝叶叶是离情。此地别后书信不要再寄,画楼欢情已化作残云断雨,一场春梦,了封锁痕迹,都是虚幻无凭。

注释
留人不住二句: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此处翻用其意。
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此处泛指船只。2、渡头杨柳二句:刘禹锡《杨柳词》:“长安陌上无穷柳,唯有垂杨管别离。”此处化用其意。
锦书:书信的美称。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
云雨:隐喻男女交合之欢。

《清平乐·留人不住》晏几道 鉴赏

起笔“留人不住”四字,扼要地写出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一个曾诚意挽留,一个却去意已定。“留”而“不住”,故启末二句之怨思。次句写分手前的饯行酒宴。席间那个不忍别的送行女子,想必是吃不下去;而即将登舟上路的男子,却喝了个“醉” 。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二句紧承“醉上兰舟去”,写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经的风光。江中是碧绿的春水,江上有宛啭的莺歌,是那样的宜人。这景象似乎正是轻别的行者轻松愉快的心境的象征。而“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则遥应“留人不住”句,是兰舟既发后渡头空余的景物,也是女子主观感觉中的景物,所以那垂柳 “枝枝叶叶”俱含“离情”。以上四句写景,浑然一体,却包含两种不同情感的象征。

结句写情,却突然转折,说出决绝的话,寄语对方“此后锦书休寄”,因为“画楼云雨无凭”,犹言:我们青楼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后不必来信了,从此割断情感联系吧。其实这是负气之言,其中暗含难言之隐。妓女社会地位低下,没有爱的权利,即使有了倾心的男子,也没有长聚不散之理。彼此结欢之夕,纵使千般恩爱,时过境迁,便“留人不住”了。有感于此,所以干脆叫对方“此后锦书休寄”了。话虽如此,倘不想得到“锦书”,何以特别提到?

总之,结尾两句以怨写爱,抒写出因多情而生绝望、绝望恰表明不忍割舍之情的矛盾情怀。周济《宋四家词选》评曰:“结语殊怨,然不忍割。”此乃深透之语。

《清平乐·留人不住》晏几道 点评

本词写一女子挽留不住情人的怨恨,如一特写镜头,刻画出一位女子多情善感的美好形象。这首词在技巧上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一个苦苦挽留,一个“醉解兰舟”;一个“一棹碧涛”、晓莺轻啼,一个独立津渡,满怀离情;一个意浅,一个情深。让人一目了然。在结构上,亦是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结尾二句虽似负气怨恨,但正因为爱得执著,才会有如此烦恼,所以更能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写一位妓女与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词用白描手法写出二人有春晨渡口分手时的种种情态。结尾处决绝之语,更道出了她心中的幽怨和不忍割舍之意。此后锦书体寄,画楼云雨无凭。“此后”二句抒发怨爱交集的负气之言:“锦书休寄”拒其信,“云雨无凭”“断其情,讲提似乎很决绝,其实从前面的“留人”、“莺啼”、“离情”已处处点染出她的眷恋难舍,而讲此话是故作负气的一种解脱的反语暗示:“休寄”,“无凭”的潜台词正是别忘画楼欢爱。此词刻画细腻,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一个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词人对女性怨爱交集的 盾心理揣摩得极为细腻。

《清平乐·留人不住》的诗词大意

留不住人。
醉解兰舟去。
一船碧涛春水路。
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清平乐·留人不住》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释文珦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屨往来频,为爱溪山好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

宋代:宋太宗

勿生疑虑变阴阳,须信丹砂道理长。

若向此中明此义,十洲洞府蕴馨香。

唐代:李德裕

晚日临寒渚,微风发棹讴。

凤池波自阔,鱼水运难留。

亭古思宏栋,川长忆夜舟。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宋代:范成大

前年送君朝明光,今年送君还故乡。

锦官楼上一樽酒,万里阊门折杨柳。

吴波沄沄蜀山苍,人生行路如许长。

相逢相送鬓如雪,人生能禁几离别。

房湖风月开春台,石湖水云归去来。

西棹东帆君未了,相逢还向阊门道。

明代:樊阜

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