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其三

遣悲怀三首·其三朗读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

《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注释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的样子。

《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 古诗赏析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 古诗创作背景

这组诗宫三首,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遣悲怀三首·其三》的诗词大意

闲坐时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纵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邓攸没有儿子不久知道命令,潘岳悼诗写得再好,也是心机枉费。
同穴冥冥中有什么指望,要想来世再结良缘,更是虚妄难期。
只有将整夜常开眼睛,以报答你终身清苦,从未喜笑开眉。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遣悲怀三首·其三》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贝守一

园林桃李争妍,我有兰花数朵。

杯盘笋蕨鲜肥,恁地有何不可。

宋代:陈傅良

背山面水竹周遭,虽乏楼台气已豪。

更得好花千百本,中间容我诵庄骚。

唐代: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宋代:萧立之

秋风原头桐叶飞,幽篁翠冷山鬼啼。

海图拆补儿女衣,轻衫笑指秦人溪。

秦人得知晋以前,降唐臣宋谁为言。

忽逢桃花照溪源,请君停篙莫回船。

编蓬便结溪上宅,采桃为薪食桃实。

山林黄尘三百尺,不用归来说消息。

宋代:杨万里

楝得疏花折得回,银瓶冰水养教开。

忽然灯下数枝影,唤作窗间一树梅。

岁律又残还见此,我头自白不须催。

相看姑置人间事,嚼玉餐香咽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