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观潮

沁园春·观潮朗读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

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

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

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

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

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

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

《沁园春·观潮》吴伟业 注释

崔嵬:山高峻貌。
砉然:皮骨相剥离之声。
灵妃:水中仙子。
神鱼:当指鲛人。传说它会织绸子,眼泪滴下来都能变成珍珠。
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江河之神。
伍相:指伍子胥,春秋时楚人,后为吴相国。吴破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暗中复国。事为子胥觉察,屡谏吴王夫差。吴王不听,赐剑令子胥自刎。子胥临死嘱咐儿子将自己双眼悬挂于南门之上,以观越国灭吴。吴王大怒,取子胥尸体裹以皮囊,抛入江中(见《史记·伍子胥列传》)。传说从此钱塘江便有了波涛滚滚的大潮,乃伍子胥暴怒所致。
鸱夷:是一种革囊。
“钱王羽箭”二句:相传五代时吴越王钱曾筑捍海塘,因怒潮汹涌,版筑不成。造箭三千,在垒雪楼命水犀军架强弩五百以射潮,迫使潮头趋向西陵,遂奠基以成塘(事见《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
铁笛:多指隐者或道士所用乐器。
鲸鲵:能吞食小鱼之大鱼,古以喻凶恶之人。此指清征服者。
戈船:战船。
蟾蜍:蛙之大者,亦代指月亮。
观潮枚叟:汉枚乘作《七发》,其中写江潮一篇最有名。
沦水庄生:庄子有《秋水》篇。

《沁园春·观潮》吴伟业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之词。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排空而来,落笔心惊。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浪高千尺,如高山峻岭,巨声砉然。下面连用四个传说,写潮水的起伏变化:当其舒缓时,如江中女神秋波蜿转,神鱼挥练,翩翩起舞;当其急骤时,巨响如鼓,潮头白浪如万马奔腾,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二句,又以雪山崩裂、银河倾泻夸张地描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上片写潮有缓有急,纵横跌宕,使人得窥潮之全貌。写大潮之来动人心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惊魂不定。有色有声、生动传神。

下片抒情。“孤舟”二句,笔势骤缓,转而写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于月明风清之夜,优游于江海之上,也许还能乘槎而去,遥至天河,问津仙境。词人正驰骋想象,遨游太空,思绪又跌落于现实之中,眼前如鲸鲵般的恶人还未剪除,战船满岸,尚有狼烟,可叹人们已忘记了切肤之痛,开始歌舞升平、寻欢作乐。一方面讽刺南明小朝廷的荒淫误国,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忧患意识和兴亡之感。最后以观潮之枚乘和论水之庄子自喻,剖露心迹。钱塘之潮正如他胸中之潮,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徐迂,正如他内心出世与入世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此起彼伏。在新朝与故国交替之时,像他这样的有识之士内心都充满痛苦与焦虑。本词作于他仕清之前,其情可知。结语沉郁婉致,发人深思。

全词描景状物、雄浑壮伟,抒怀感事苍凉沉郁,用典自然贴切,全无斧斫痕迹,纵横捭阖,洒脱不羁。

《沁园春·观潮》的诗词大意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运行自如想惊吓。
像灵王妃回头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前来迎接。
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气强于十万兵。
峥嵘很,惊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乘木筏问新星。
叹息鲸鲵未曾剪除,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全城。
戏浪儿童,横江男女,笑着指着渔翁一叶轻。
谁知道道,这是看潮枚老人,论水庄生。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沁园春·观潮》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释文珦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屨往来频,为爱溪山好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

宋代:范成大

前年送君朝明光,今年送君还故乡。

锦官楼上一樽酒,万里阊门折杨柳。

吴波沄沄蜀山苍,人生行路如许长。

相逢相送鬓如雪,人生能禁几离别。

房湖风月开春台,石湖水云归去来。

西棹东帆君未了,相逢还向阊门道。

唐代:李德裕

晚日临寒渚,微风发棹讴。

凤池波自阔,鱼水运难留。

亭古思宏栋,川长忆夜舟。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明代:樊阜

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

宋代:宋太宗

勿生疑虑变阴阳,须信丹砂道理长。

若向此中明此义,十洲洞府蕴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