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午日雨眺

摸鱼儿·午日雨眺朗读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

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

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

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

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摸鱼儿·午日雨眺》纳兰性德 注释

①午日: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日。
②涨痕二句:此写午日雨中水面之景。涨痕,涨水的痕迹。柔绿,嫩绿,此处代指嫩绿之水色,蒲:蒲柳,即水杨。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对生圆形,可食。
③烟柳:谓烟雾笼罩的柳林。
④呕哑柔橹:谓船行水面橹篙划水发出轻柔的水声。呕哑,象水声。
⑤翠钱雨:指新荷生出时所下的雨。翠钱,新荷之雅称。
⑥蒹葭渚:长满芦苇之洲渚。。
⑦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以与主人。”
⑧汨罗投赋: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忧愤国事,投汨罗江(湘江支流)而死。后人写诗作赋投入江中,以示凭吊。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⑨愁难谱二句:谓满怀忧怨哀愁难以表达,只有凭借用彩线缠裹香菰(即包粽子)投入江中以示这千古的脉脉哀思了。菰米,即菱白。其食为菰米,亦称雕胡米,可食。晋周处《风土记》:“午日烹鹜,又以菰叶裹粽黍,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也。”。
⑩旗亭:酒楼。因悬旗为酒招,故名。

《摸鱼儿·午日雨眺》纳兰性德 赏析

端午之日逢雨。雨中凭眺,见景生情,此篇所写正是个中情景。旧俗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故词之上片先描绘了此日雨中凭眺的所见之景,而于下片转入抒情,抒发了对屈原的隐曲的深情。词中对屈原的凭吊语其实蕴含了作者的今昔之慨和身世之感。值得注意的是前景并不显哀怨凄清,而后情则思致含婉幽怨,前后形成较大的对比,如此大的转折,大的起落便更使所抒之情深厚郁勃,沉致幽婉了。

《摸鱼儿·午日雨眺》的诗词大意

涨痕添、半竹篙柔绿,蒲梢荇菜叶无数。
台榭空蒙烟柳黑暗,白鸟衔鱼想跳舞。
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心住。
呀呀柔盾牌,又早拂新荷,沿着堤忽然转,冲破翠钱雨。
芦苇岛屿,不减少潇湘深处。
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泪罗把赋。
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伤心没有说话,记得那一天旗亭,嬉水散尽,中酒阻风离开。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摸鱼儿·午日雨眺》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释文珦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屨往来频,为爱溪山好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

宋代:范成大

前年送君朝明光,今年送君还故乡。

锦官楼上一樽酒,万里阊门折杨柳。

吴波沄沄蜀山苍,人生行路如许长。

相逢相送鬓如雪,人生能禁几离别。

房湖风月开春台,石湖水云归去来。

西棹东帆君未了,相逢还向阊门道。

宋代:宋太宗

勿生疑虑变阴阳,须信丹砂道理长。

若向此中明此义,十洲洞府蕴馨香。

明代:樊阜

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

唐代:李德裕

晚日临寒渚,微风发棹讴。

凤池波自阔,鱼水运难留。

亭古思宏栋,川长忆夜舟。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