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朗读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相对向、斜阳凄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

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

又生恐、重帘不卷。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梁启超 注释

①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越九年(丁未)归国,其时国事日非。次年(1908)再度东渡,是年光绪帝病死。
②瀚海:浩瀚的海。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③俦:同辈之人。
④差池双剪:燕尾如剪。《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⑤已惯司空见:即司空见惯。唐刘禹锡为苏州刺史,李司空绅罢镇,慕禹锡名,邀饮,命妓侑酒,刘于席上赋诗云:“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⑥断红:指落花。
⑦十二曲阑:《阑通栏》。费氏宫词:“锁声金掣閤门环,帘卷真珠十二栏。”
⑧蓬山:即蓬莱,神山名。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梁启超 评解

此词作者以瀚海飘流燕自喻,抒发对国事的感慨。上片“依依难认,旧家庭院”,写作者东渡归来时心情。“年时芳俦”至“泪如线”写当年变法同伴象“差池双剪”的燕子,“相对向”无限凄怨。下片抒发感慨,含蓄蕴藉,语意双关。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的诗词大意

丁未五月回国,不久又往东渡过,但在沪上各子。
瀚海漂流燕,刚回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只有年龄在芳香类,一例参差双剪。
相对向、斜阳凄凉哀怨。
想诉说奇妙愁无可诉说,计算兴亡、已司空见惯。
忍心抛得,眼泪如线。
故巢似乎与人留恋。
最多情、欲黏回掉,落泥片片。
我自己殷勤衔来弥补,珍重断红还软。
又产生恐惧、重帘未卷。
十二曲尽春寂寂,隔着蓬山、何处看人的脸?不要再问,恨深浅。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释文珦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屨往来频,为爱溪山好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

明代:樊阜

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

宋代:范成大

前年送君朝明光,今年送君还故乡。

锦官楼上一樽酒,万里阊门折杨柳。

吴波沄沄蜀山苍,人生行路如许长。

相逢相送鬓如雪,人生能禁几离别。

房湖风月开春台,石湖水云归去来。

西棹东帆君未了,相逢还向阊门道。

唐代:李德裕

晚日临寒渚,微风发棹讴。

凤池波自阔,鱼水运难留。

亭古思宏栋,川长忆夜舟。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宋代:宋太宗

勿生疑虑变阴阳,须信丹砂道理长。

若向此中明此义,十洲洞府蕴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