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舟中感旧

永遇乐·舟中感旧朗读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

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

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

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

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消歇。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

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

《永遇乐·舟中感旧》徐灿 赏析

1645年(顺治二年),陈之遴出仕清朝。不久,徐灿携子女北上京师,与之团聚。这首词或即作于此番北上途中,与《南乡子·秋雨》同时。题为“感旧”,是因为作者十年前曾有北京之行。今日重来,桃花无恙,燕子依然,但人事全非,旧悲新愁纷至沓来,尽寓于此一篇小词之中。

词开篇三句景中寄情二句转入人事之抒写,以“刘郎”绾合“桃花”,实用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前度刘郎今又来”之诗意。“江令”用南朝江总事,江总后入陈为尚书令,故此处有讽谏陈之遴之意。陈之遴在1634年(明崇祯十年)高中榜眼,春风得意,但旋即受到父亲牵累,被斥逐永不叙用。数年家居,大明沦亡,陈氏“金衣飞上樱桃树”,复降清为新贵,这许多“往事”真是“何堪说”。再深按一层,“往事”二字又不仅代表着一己的悲欢。当大明朝如逝水东流,如夕阳西下,“多少英雄泪血此处”。“龙归剑杳”表面上用晋张华、雷焕获取丰城双龙剑典故,真意乃在于向“英雄泪血”深致悲悼崇敬之情。千古河山,恨事如许,“豪华一瞬抛撇”正是历史的宿命。

过片仍接“英雄泪血”、“豪华抛撇”之意。“白玉楼前”用李贺事,“黄金台畔”用燕昭王事,昔日俊杰之士,亦同逝水,而今只有无情明月,夜夜映照着凋敝的垂杨、消歇的秾李。当“断猿悲咽”的声音响起,令人感喟“世事流云,人生飞絮”,更何况积素凝华的西山也眉黛惨淡,就如同我凄切的面庞!煞拍处用拟人而兼移情手法,顿时将山川天地一同带入浩莽的愁思之中,沉郁蕴藉,冷峭苍凉。

这首词是徐灿的代表作品之一,谭献评云:“外似悲壮,中实悲咽,欲言未言”(《箧中词》),陈廷焯评云:“运用成典,有唱叹之神,无堆垛之迹……可与李易安并峙千古”(《词则》),皆体会极精,能道出此词内蕴的情怀和超妙的艺术造诣。

《永遇乐·舟中感旧》的诗词大意

还好桃花,依照但燕子,春景有别。
前度刘郎,再次来到江令,过去的事怎么可以说。
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
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间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背叛,夜只留明月。
休笑垂杨,而现在金尽,秾李回消消。
世事流说,人生飞絮,都交付断猿痛哭。
西山在,愁容惨淡黛,如果和别人凄切。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永遇乐·舟中感旧》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范成大

前年送君朝明光,今年送君还故乡。

锦官楼上一樽酒,万里阊门折杨柳。

吴波沄沄蜀山苍,人生行路如许长。

相逢相送鬓如雪,人生能禁几离别。

房湖风月开春台,石湖水云归去来。

西棹东帆君未了,相逢还向阊门道。

唐代:李德裕

晚日临寒渚,微风发棹讴。

凤池波自阔,鱼水运难留。

亭古思宏栋,川长忆夜舟。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宋代:宋太宗

勿生疑虑变阴阳,须信丹砂道理长。

若向此中明此义,十洲洞府蕴馨香。

明代:樊阜

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

宋代:释文珦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屨往来频,为爱溪山好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