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新·白海棠

玉烛新·白海棠朗读

初晴新雨后。

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

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

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

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

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

神娟韵秀。

雅称个、花仙为首。

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

《玉烛新·白海棠》顾太清 注释

[1]缟(gǎo)衣:白绢衣裳。
[2]憨憨:痴呆貌,质朴貌。
[3]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4]盈盈:仪态美好貌。

《玉烛新·白海棠》顾太清 鉴赏

词作于庚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该年太清四十二岁。

此词为咏白海棠,实则借咏海棠,抒写对美好情志的追求。可以这样说,素洁高雅的白海棠,就是词人自己。词中说,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按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它睡着了,变成一种“乌衣”打扮,但却“微香暗侵襟袖”,仍然觉得有一股幽香透出。上片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下片延续这一手法。“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赏花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玉烛新·白海棠》的诗词大意

起初天气新雨后。
忽洗脱掉胭脂,白色的上衣打扮成。
东风倦倚,痴憨态、不管敲残更漏。
嫩寒冷天气,正睡得稳、乌衣时节。
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黑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香心,占多少春光,问你知道吗?穿着红色衣服没有斗。
谁能像、净骨天然清瘦。
神韵秀娟。
游雅个、花仙为首。
还要请、高文,开花前慢奏。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玉烛新·白海棠》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释文珦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屨往来频,为爱溪山好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

唐代:李德裕

晚日临寒渚,微风发棹讴。

凤池波自阔,鱼水运难留。

亭古思宏栋,川长忆夜舟。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宋代:范成大

前年送君朝明光,今年送君还故乡。

锦官楼上一樽酒,万里阊门折杨柳。

吴波沄沄蜀山苍,人生行路如许长。

相逢相送鬓如雪,人生能禁几离别。

房湖风月开春台,石湖水云归去来。

西棹东帆君未了,相逢还向阊门道。

明代:樊阜

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

宋代:宋太宗

勿生疑虑变阴阳,须信丹砂道理长。

若向此中明此义,十洲洞府蕴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