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献衷心·见好花颜色朗读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

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

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

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

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

《献衷心·见好花颜色》欧阳炯 注释

⑴三五夜:十五之夜,即月圆之夜。
⑵檀(tán谈):浅绛色,亦指一红色化妆香料。
⑶帘栊:窗帘与窗牖。

《献衷心·见好花颜色》欧阳炯 鉴赏

这首词写春怨,写深深之恋,颇有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韵味。李诗写别后相思,希望友人传书递简:“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此词则写虽有青鸟传信,却仍不能相晤之苦。

作者表现这种缠绵悱恻之情,出以含蓄之笔,构思跳跃性较大,是其特征。清郑文焯评说:“飘忽而来,毫端神妙,不可思议!”

上片开头四句,双管齐下,花人并写,分不出哪是鲜花,哪是人面,“争笑东风”四字,将“花”写活,将人写艳。“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二句,点出女主人公的身份和春景浓郁的环境,为下片张目。“三五夜”三句是写女主人公独守深闺,见月圆而生恨。

下片情感全由上片“恨”字生发。“情未已”三句写与情人两地相思,情不能达,终日红泪沾衣,此其一恨;“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是怨人不如燕那样享受自由与幸福的爱情生活,此其二恨;“春欲暮”三句写韶光即逝,红颜难保,白白送走了好天良夜,此其三恨。全词以景语作结,把时光的流逝写得具体生动,强化了相思之情,感人肺腑,也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吴庚舜教授认为,上片应是写词人眼中、心中的女子,下片则是写词人自己的“偏有恨”和热望获得幸福生活之情。词中“满衣犹自染檀红”一句是睹物伤怀,回忆往事。唐五代妇女涂口唇喜用檀。汤显祖评此词专论檀红说:“画家七十二色中有檀色,浅赭所合,妇女晕眉色似之。唐人诗词惯喜用此。”

《献衷心·见好花颜色》的诗词大意

看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上化妆同。
关闭小楼深阁,春景重。
三五夜,偏有遗憾,月明中。
情未了,信曾通,满衣服还是染檀红。
遗憾不如双燕,飞舞帘拢。
春想晚上,残絮尽,柳条空。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献衷心·见好花颜色》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范成大

前年送君朝明光,今年送君还故乡。

锦官楼上一樽酒,万里阊门折杨柳。

吴波沄沄蜀山苍,人生行路如许长。

相逢相送鬓如雪,人生能禁几离别。

房湖风月开春台,石湖水云归去来。

西棹东帆君未了,相逢还向阊门道。

宋代:宋太宗

勿生疑虑变阴阳,须信丹砂道理长。

若向此中明此义,十洲洞府蕴馨香。

宋代:释文珦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屨往来频,为爱溪山好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

明代:樊阜

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

唐代:李德裕

晚日临寒渚,微风发棹讴。

凤池波自阔,鱼水运难留。

亭古思宏栋,川长忆夜舟。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