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亚之歌·并序

送沈亚之歌·并序朗读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

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送沈亚之歌·并序》李贺 古诗注释

元和:唐宪宗年号。
以书不中第:因为文章没有考取功名。
勤请:再三请求。
一解:乐府歌词一章称为一解。这里指的是一首诗。
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
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紫丝竹:马鞭。
骢马:青白色马。
书笈:书箱。
梵夹:佛经。
宝矿:金银宝石。
一叶:小船。
拾才:选取人才。
掷置:抛弃。
解龙马:放走骢马。《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
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
古人三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三次为官,三次罢免;三次打仗,三次失败。后来辅助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
摧捽:挫折。
事长鞭:执鞭打马。
事:使用。
还辕:再来。辕:车。
秋律:秋天。

《送沈亚之歌·并序》李贺 古诗鉴赏

科举始于隋朝,盛于唐朝。作为帝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吸引着无数企图走向仕途的举子。及第时得意忘形,失意时丧魂落魄,折射到了文学上。它给文学带来了新的表现主题。

沈亚之落第还家,李贺写诗进行宽慰,这本是一般性的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的切身之痛,对科举制的体察,所以发出愤激之词,痛斥主考官有眼无珠,在光天化日之下“掷置黄金解龙马”可谓是字字珠玑。铿锵有力。

此诗为送别之作,需要为落第之友着想,因而“携笈”二句表示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最后四句则寄予厚望,鼓励朋友振作精神他日再试。

其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画龙点睛。

《送沈亚之歌·并序》的诗词大意

文人沈亚的,元和七年以书不符合第,返归在吴江。
我悲伤的行为,没钱喝酒因为疲劳,又感谢沈的勤请求,就唱一解以送的。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纵横千里红。
紫乐队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再向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材料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上你,烟底度波乘一叶。
你拾材太阳下,扔在黄金解龙马。
带着书箱回去江重入门,劳劳谁是喜欢你的。
我听说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跑没有被抓住。
请您等待天明事长鞭子,有一天回辕和秋天。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送沈亚之歌·并序》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范成大

前年送君朝明光,今年送君还故乡。

锦官楼上一樽酒,万里阊门折杨柳。

吴波沄沄蜀山苍,人生行路如许长。

相逢相送鬓如雪,人生能禁几离别。

房湖风月开春台,石湖水云归去来。

西棹东帆君未了,相逢还向阊门道。

宋代:释文珦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屨往来频,为爱溪山好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

明代:樊阜

冯公今去久,岭路至今闻。

红树村村雨,青山片片云。

野桥松板架,岩溜竹筒分。

日落人行少,时参鹿豕群。

唐代:李德裕

晚日临寒渚,微风发棹讴。

凤池波自阔,鱼水运难留。

亭古思宏栋,川长忆夜舟。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宋代:宋太宗

勿生疑虑变阴阳,须信丹砂道理长。

若向此中明此义,十洲洞府蕴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