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朗读

悄郊原带郭。

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

敛余红、犹恋孤城栏角。

凌波步弱。

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惊飙动幕。

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

犹喜洞天自乐。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

【注释】:
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词人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词中先写酒醒后的追叙,然后写作者扶残醉以赏花,最后以东风无情,引出流光易逝之慨叹。
首句“悄效原带郭”作一四句法,于“悄”字处略顿 ,作为“领字”。前三句描写的是:效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 ,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客人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 。行人离去 ,若有所失,作者感到“悄然”,觉得心里空荡荡荡的。“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 ,孤城阑角 。”写孤城落旧,借以抒发惜别之情。
作者把落日斜晖称作“ 馀红”。造语颇为新颖,又用移情手法,说斜阳对城楼上的一角栏杆恋恋难舍,迟迟不忍敛去它那微弱的光影。这样描写,就把作者的主观感情扩展开来,使得那种由送别而产生的依恋之情,一并笼罩于周围的客观景之上。于是主客融为一体 ,全都沉浸在离愁别绪之中。下面 ,笔锋转向人物 ,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凌波步弱”是说她感到劳顿 。化用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过短亭 、何用素约 ”,是因她“步弱”而须小憩,因小憩而“过短亭”,因“过短亭。而遇“流莺”。故下有流莺劝我 ,重解绣鞍 ,缓引春酌 ”之事。“流莺 ”者即作者相识的另一歌妓。短亭巧遇,“何用素约 ”意即不用预先约好而“意外遭逢”。即相逢,因之应“流莺”之劝,又再下马饮酒。
下片写次日酒醒以后的情况,笔致更加摇曳多姿。“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活画出乍醒时的惺忪迷茫心态。昨日之事,隐约记得,但并不十分清晰 。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谁扶着自己上的马?想来都觉恍恍惚惚 。待到“惊飚动幕”,一陈狂风吹动窗帏,也吹走了几分醉意,似乎清醒多了,但“残醉”仍未消尽。“扶残醉,绕红药”,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 ,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得上,而“东风何事又恶”则紧承上文的“惊飚”二字,这种谨严缜密的结构,也是周邦彦词的一个特点。结句荡开一笔,把烦恼抛到一旁,求得自我宽解。“任流光过却”,也包含着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 先是惊叹春将归去 ,继而又对年华虚度感到惋惜,最后觉察到感慨悲伤之无济于事,才说“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则含有退而求其次的意思,作者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但在求之不得的情况下 ,也只好以此聊自宽慰了。“洞天”,是借用仙家字眼 ,把自己暂时休憩的北里青楼(“朱阁”)称作仙人的福地洞天。“犹”和“自。用来表达复杂的心情和委婉的语气。
此词章法上直叙中有波澜,顺叙中插逆转,结构精巧,波澜起伏,词人善用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均有所指。词之上片写郊外送客,驿亭春酌;下片写酒后赏花,感时抒情。整首词以“扶残醉”为转折,把醒后追叙和惜花寄慨巧妙结合起来,层层铺叙,步步腾挪 ,纵横交错,回环曲折,写景含情,耐人寻味,委婉的表达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迟暮之悲。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的诗词大意

悄郊原带郭。
走的路永远,客人离开车尘漠漠。
斜阳映照山落。
收敛多红、还是眷恋孤城栏角。
凌波步弱。
过短亭、怎么用预先约定。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饮。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无名氏

诸公讨未决。

朝忌其事夕失功。

讵可因循守常法。

人心感处是天心,至诚解使金石裂。

形势不宜久冷落,鼓作须及人情热。

每忧奸雄东风尘,它日未易倾巢穴。

人才政事所急者,此间伊吕何常管。

况如耿贾郭李辈,马后牛前谁识别。

黄芽摇寒鴥不飞,鬼洞蛮虚新过雪。

行矣强饭莫饮酒,偷闲读书备施设。

一官皆可行其义,勿学庸人苟岁月。

蹄涔之水无鲲鲸,鸳凤宁肯争鸡楬。

吾皇驻跸浙江西,努力朝宗致忠烈。

星驰电走见相

唐代:李建勋

纷纷忽降当元会,著物轻明似月华。

狂洒玉墀初散絮,密黏宫树未妨花。

迥封双阙千寻峭,冷压南山万仞斜。

宁意传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

宋代:苏辙

野鹰来,雄雉走。

苍茫荒榛下,毰毸大如斗。

鹰来萧萧风雨寒,壮士台中一挥肘。

台高百尺临平川,山中放火秋草乾。

雉肥兔饱走不去,野鹰飞下风萧然。

嵯峨呼鹰台,人去台已圮。

高台不可见,况复呼鹰子。

长歌野鹰来,当年落谁耳。

父生已不武,子立又不强。

北兵果南下,扰扰如驱羊。

鹰来野雉何暇走,束缚笼中安得翔。

可怜野雉亦有爪,两手捽鹰犹可伤。

唐代:毛文锡

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

锁春光,金尊满,听弦管。

娇妓舞衫香暖。

不觉到斜晖,马驮归。

唐代:皮日休

一方萧洒地,之子独深居。

绕屋亲栽竹,堆床手写书。

高风翔砌鸟,暴雨失池鱼。

暗识归山计,村边买鹿车。

篱疏从绿槿,檐乱任黄茅。

压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

静窗悬雨笠,闲壁挂烟匏。

支遁今无骨,谁为世外交。

茧稀初上簇,醅尽未干床。

尽日留蚕母,移时祭麹王。

趁泉浇竹急,候雨种莲忙。

更葺园中景,应为顾辟疆。

静僻无人到,幽深每自知。

鹤来添口数,琴到益家资。

坏堑生鱼沫,颓檐落燕儿。

空将绿蕉叶,来往寄闲诗。

夏过无担石,日高开板扉。

僧虽与筒簟,人不典蕉衣。

鹤静共眠觉,鹭驯同钓归。

生公石上月,何夕约谭微。

经岁岸乌纱,读书三十车。

水痕侵病竹,蛛网上衰花。

诗任传渔客,衣从递酒家。

知君秋晚事,白帻刈胡麻。

寂历秋怀动,萧条夏思残。

久贫空酒库,多病束鱼竿。

玄想凝鹤扇,清斋拂鹿冠。

梦魂无俗事,夜夜到金坛。

闭门无一事,安稳卧凉天。

砌下翘饥鹤,庭阴落病蝉。

倚杉闲把易,烧朮静论玄。

赖有包山客,时时寄紫泉。

病起扶灵寿,翛然强到门。

与杉除败叶,为石整危根。

薜蔓任遮壁,莲茎卧枕盆。

明朝有忙事,召客斫桐孙。

缓颊称无利,低眉号不能。

世情都太薄,俗意就中憎。

云态不知骤,鹤情非会徵。

画臣谁奉诏,来此写姜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