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

秋雨叹朗读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阑风伏雨秋纷纷①,四海八荒同一云②。去马来牛不复辨③,浊烃清渭何当分④。禾头生耳黍穗黑⑤,农夫田父无消息⑥。城中斗米换衾裯⑦,相许宁论两相直⑧。

(次章,叹久雨害人,上四皆积雨之象,下慨伤稼而阻饥也。吴论:阑风伏雨,无日不雨,四海八荒,无处不雨,田野城中,则又无人不受其患矣。【卢注】换米不计直,疗饥急,救寒暖也。)

①赵子栎曰: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阑,如谢灵运“阑暑”之阑;伏,如《左传》“夏无伏阴”之伏。旧引《楚辞》“光风泛崇兰”,以“伏”为三伏,非是。【朱注】谢灵运诗“述职期阑暑”,又张协《苦雨》诗“阶下伏泉涌”,用字皆出《文选》。阑风、伏雨,大抵是风过雨来之状,秋深时,往往有之。胡仔谓“长雨”如“长物”之长,亦未安。荆公本作“仗雨”,当即伏字之讹耳。②《淮南子》:八埏之外曰八荒。《诗》:“上天同云。”③《左传》:“风马牛不相及。”《疏》云:“马逐上风而去,牛逐下风而来。”《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④《西征赋》:“其北则有清渭浊泾。”《关中记》:泾水入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⑤《朝野金载》:俚谚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朱注:禾生耳,谓牙蘖絭卷,如耳之形。⑥潘岳《秋兴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蔡琰诗:“迎问其消息。”⑦《诗》:“抱衾与裯。”裯,单被也。⑧【卢注】是秋,帝令出太仓粟,减价祟与贫入。但上虽减价,而下不论直,盖沾实惠者少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秋雨叹》的诗词大意

尽风伏雨秋季纷纷,四海八方同一说。
去马来牛不再争辩,浊泾清渭为什么要分。
禾头产生了黍穗黑,农民田妇女没有消息。
城中一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互垂直。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秋雨叹》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李彭老

载轻寒、低鸣橹。

十里杏花雨。

露草迷烟,萦绿过前浦。

青青陌上垂杨,绾丝摇佩,渐遮断、旧曾吟处。

听莺语。

吹笙人远天长,谁翻水西谱。

浅黛凝愁,远岫带眉妩。

画阑闲倚多时,不成春醉,趁几点、白鸥归去。

宋代:唐文若

山光水色借春妍,登尽参差下九天。

共看玉泉香案吏,重来点检白云篇。

唐代:陆龟蒙

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

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

宋代:方岳

南薰独擅水云乡,不许人间别有香。

是草是花开一遍,春风却似欠商量。

宋代:张埴

今朝二供亦相宜,眼底忘忧粲是诗。

有恨春风不相待,山林着在日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