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

论诗三十首朗读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志,俯仰随人亦可怜。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

该诗批评酬唱之作,论者多引《沧浪诗话》作注,认为它批评次韵之风,大致不错。但注释此诗时,还应征引其他一些更直接的材料。《风月堂诗话》是朱弁羁金所作,元好问当能读到。其中记载了晁以道论东坡次韵之作的话:“指呼市人如小儿,东坡最得此三昧。其和人诗,用韵妥帖圆成,无一字不平稳。盖天才能驱驾,如孙吴用兵,虽市井乌合,亦皆为我臂指,左右前却,在我顾盼间,莫不听顺也。前后集似此类者甚多,往往有唱首不能逮者。”东坡这种次韵功夫非常人所能及,但元好问并不赞赏,因为在他看来,次韵非古,不符合其雅正观念,特别是金代中期以来,次韵之风大盛,其流弊亦更著。元好问在《十七史蒙求序》(卷三十六)中说:“及诗家以次韵相夸尚,以《蒙求》、韵语也,故姑汾王琢又有《次韵蒙求》出焉。评者谓次韵是近世人之敝,以志之所之而求合他人律度,迁就傅会,何所不有?”刘祁《归潜志》卷八亦载有元好问对次韵的态度:“凡作诗,和韵最难。古人赠答皆以不拘韵字。迨苏黄,凡唱和,须用元韵,往返数回以见奇。余先子颇留意。故每与人唱和,韵益狭,语益工,人多称之。尝与雷希颜、元裕之论诗,元云:‘和韵非古,要亦勉强。’”
--引自“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胡传志 金代文学研究

《论诗三十首》的诗词大意

经济步相仍死不前,唱酬不再见到前代贤人。
纵横正有凌云志向,俯仰随人也可怜。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论诗三十首》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唐文若

山光水色借春妍,登尽参差下九天。

共看玉泉香案吏,重来点检白云篇。

宋代:张埴

今朝二供亦相宜,眼底忘忧粲是诗。

有恨春风不相待,山林着在日长时。

宋代:李彭老

载轻寒、低鸣橹。

十里杏花雨。

露草迷烟,萦绿过前浦。

青青陌上垂杨,绾丝摇佩,渐遮断、旧曾吟处。

听莺语。

吹笙人远天长,谁翻水西谱。

浅黛凝愁,远岫带眉妩。

画阑闲倚多时,不成春醉,趁几点、白鸥归去。

唐代:陆龟蒙

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

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

宋代:方岳

南薰独擅水云乡,不许人间别有香。

是草是花开一遍,春风却似欠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