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浪淘沙朗读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

【注释】:

这是一首怀古诗。题中的汴河,唐人习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就是从眼前的汴河引发出来的。

首句撇开隋亡旧事,正面重笔写汴河春色。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柔丝袅娜,两岸绿野千里,田畴相接,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悠悠而去的汴河流水,引人在想象中瞩目于两岸千里春色,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无限春”三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不着痕迹地过渡到第二句。刘禹锡《杨柳枝》说:“炀帝行宫汴水滨”。第二句中的“隋家宫阙”即特指汴水边的炀帝行宫。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已成尘”,用夸张笔墨强调往日豪华荡然无存,与上句春色之无边、永恒,形成怵目惊心的强烈对照,以见人世沧桑、历史无情。“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包含在“隋家宫阙已成尘”中的意蕴,不正是这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吗?

一、二两句还是就春色常在、豪华不存这一点泛泛抒感,三、四则进一步抓住汴水春色的典型代表──隋堤柳色来抒写感慨。柳絮春风,飘荡如雪,本是令人心情骀荡的美好春光,但眼前这汴河堤柳,却绾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满目春色,不但不使人怡情悦目,反而让人徒增感慨了。当年隋炀帝沿堤树柳,本是为他南游江都的豪奢行为点缀风光的,到头来,这隋堤烟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在它面前深切感受到豪奢易尽,历史无情。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在怀着深沉历史感慨的诗人眼里,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杨花的杨与杨隋的杨也构成一种意念上的自然联系,很容易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更使人感怆不已的,或许还是这样一种客观现实:尽管隋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代的封建统治者却并没有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人。这,也许正是“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两句诗所寓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旨吧。

怀古与咏史,就抒写历史感慨、寄寓现实政治感受这一点上看,有相通之处。但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前者较实,后者较虚;前者较具体,后者较空灵。将李益的这首诗和题材、内容与之相近的李商隐咏史七绝《隋宫》略作对照,便可看出二者的同异。《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见南游江都所造成的巨大靡费,以寓奢淫亡国的历史教训;《汴河曲》则但就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一则重在“举隅见烦费”,一则重在“引古惜兴亡”。如果看不到它们的共同点,就可能把怀古诗看成单纯的吊古和对历史的感伤,忽略其中所寓含的伤今之意;如果看不到它们的不同点,又往往容易认为怀古诗的内容过于虚泛。怀古诗的价值往往不易被充分认识,这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

(刘学锴)

《浪淘沙》的诗词大意

汴河水东流老虎眼纹,
清淮晨光鸭头春。
你看渡口淘沙处,
渡过了人间多少人。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浪淘沙》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魏了翁

蜀自开禧后,西垂畏廪秋。

更经两单阏,尽弃五边州。

新沔依同谷,中梁恃武休。

匆匆移米领,往往阻金牛。

嶓冢略逋寇,益昌随解舟。

近犹趋剑阆,远或至渝涪。

弃守侪民旅,奔军齿寇雠。

乱生宁有豸,众溃已无鸠。

伯也伤时久,民兮作己忧。

升沈随分定,行止与天谋。

高尚辞丹诏,低回佐碧油。

封疆资屏翰,原显赖咨诹。

事变方濡首,人情苦掉头。

誓言捐一死,力与障横流。

固分为忠鬼,安能效泣囚。

诀辞贻子弟,壮语骇朋俦。

愤极拳穿扑,兵交血染髅。

不随蜍志在,甘逐远巡游。

志士闻风起,顽夫背面羞。

公身无复憾,疆事更谁筹。

学士标龙直,文阶列禁游。

湛恩沾骨肉,新庙贲林丘。

三禭虽云厚,百身安足酬。

游魂如可作,近事亦知不。

惩败从娄敬,交邻激叛侯。

未论轻汉鼎,长恐误梁瓯。

后吏谁荓螫,前修不憗留。

玉棺行有日,丹旐送无由。

渺渺河山隔,皇皇兄弟求。

非惟在原急,亦为念宗周。

宋代:宋祁

声繁知并举,阵急想斜分。

臆饱江南稻,身随代北云。

足书烦远寄,箭道怯虚闻。

口噤悲黄鹄,相望不及群。

宋代:晏几道

心心念念忆相逢。

别恨谁浓。

就中懊恼难拚处,是擘钗、分钿匆匆。

却似桃源路失,落花空记前踪。

彩笺书尽浣溪红。

深意难通。

强欢殢酒图消遣,到醒来、愁闷还重。

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

宋代:释印肃

雾露云霞体上衣,何必缘尘百衲披。

大庾岭头拈不起,卢公冷笑秀公痴。

宋代:释印肃

一超直入如来地,自是众生不了利。

行住坐卧总皆真,逐末兴心成执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