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新柳》杨万里 古诗翻译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未必柳条能蘸到水,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新柳》杨万里 古诗鉴赏
杨万里的《《新柳》杨万里 古诗》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早春时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时节柳条是深青的,这里还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杨万里 古诗,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杨万里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 送人润州寻兄弟唐代:齐己
-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唐代:齐己
- 新城宴集夜归宋代:黎廷瑞
- 宝剑歌明代:孙炎
- 梅花引 赠白先生元代:马钰
- 赠圆昉公(昉,蜀僧·僖宗幸蜀,昉坚免紫衣)唐代:司空图
- 五灵妙仙 赠赵八先生元代:马钰
- 戊辰雪宋代:孔武仲
- 寄题永嘉林氏真意堂宋代:洪咨夔
- 偈颂一百零四首宋代:释绍昙
- 次僧道规蜜蜂去而复集韵宋代:曾几
- 东园宋代:张耒
- 登头陀寺峰顶庵宋代:贺铸
- 夏日登瀑顶寺,因寄诸知己唐代:孟贯
- 过曾季永见壁间张安国所书天下第一真仙之岩宋代:赵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