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虫字旁的字大全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cōng 17画
chǔn 21画 蠢chǔnㄔㄨㄣˇ 愚笨,笨拙:~人。~材。~话。~事。~然。~拙。~笨。 虫子蠕动:~动。~~。~~欲动(指坏人伺机欲动或敌人准备进犯)。
chūn 15画 蝽chūnㄔㄨㄣˉ 即“椿象”。
19画
15画
12画
chú 18画
chú 13画 蜍chúㄔㄨˊ 〔蟾~〕见“蟾”。
chē 13画
chēng 19画
chēng 11画 蛏chēngㄔㄥˉ 〔~子〕软体动物,介壳长方形,淡褐色,生活在沿海泥中,肉可食,味鲜美。 (蟶)
chén 16画
chóng 18画
chóng 15画
chóng 6画 虫chóngㄔㄨㄥˊ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益~。雕~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动物的通称:大~(老虎)。长~(蛇)。介~(有介壳的虫子)。
chī 16画 螭chīㄔˉ 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头。 古同“魑”,魑魅。
chí 11画
chī 10画 蚩chīㄔˉ 无知,痴愚:~拙(粗俗笨拙)。~~。 古同“嗤”,讥笑。 古同“媸”,丑陋。
chǐ 10画
chán 19画 蟾chánㄔㄢˊ 〔~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酥”(色白,可入药)。“~宫”(月亮)。“~桂”。“~轮”(圆月)。“~辉”、“~光”、“~魄”(均指月光)。“~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chán 18画
chán 17画
chán 14画 蝉chánㄔㄢˊ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联。~蜕。~韵(蝉鸣)。寒~。金~脱壳。 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纱。
chài 18画
chài 9画 虿chàiㄔㄞˋ 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芒(虿的毒刺)。蜂~有毒。
cáo 17画 螬cáoㄘㄠˊ 〔蛴~〕见“蛴”。
cāng 16画
cán 24画
cán 24画
cán 14画
cán 10画 蚕cánㄘㄢˊ 昆虫,有“家蚕”和“柞(zuò)蚕”,通常指“家蚕”,吃桑叶,吐丝做茧。丝可织绸缎。“柞蚕”吃柞树叶,丝可织茧绸:~丝。~茧。~食。~宝宝(蚕的爱称)。
bīng 11画 蛃bīngㄅㄧㄥˉ 即“衣鱼”,一种蛀虫。
bié 11画
biē 17画
biān 15画 蝙biānㄅㄧㄢˉ 〔~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的样子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13画
bèi 13画
bào 11画
bàng 14画
bàng 10画 蚌bàngㄅㄤˉ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胎(指珍珠)。 蚌bèngㄅㄥˋ 〔~埠(bù)〕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10画
bǎn 14画 蝂bǎnㄅㄢˇ 〔蝜~〕见“蝜”。
bān 16画
áo 16画 螯áoㄠˊ 螃蟹等节肢动物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
dūn 14画
dǒu 10画 蚪dǒuㄉㄡˇ 〔蝌~〕见“蝌”。
dōng 14画 蝀dōngㄉㄨㄥˉ 〔螮~〕即“虹”。
22画
24画 蠹dùㄉㄨˋ 蛀蚀器物的虫子:~虫。木~。书~。~鱼。 蛀蚀:流水不腐,户枢不~。~蛀。~害。~弊(弊病,弊端)。
16画
dié 15画 蝶diéㄉㄧㄝˊ 〔蝴~〕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吸花蜜,种类很多,亦作“胡蝶”;简称“蝶”,如“彩~”,“~骨”(人的头骨之一),“~泳”(游泳的一种姿势,亦是游泳项目之一,形似蝶飞)。
dié 14画
dìng 14画
dīng 8画
diàn 13画
diāo 8画
diāo 11画 蛁diāoㄉㄧㄠˉ 〔~蟟(liáo)〕蝉的一种,身体长约三厘米,绿色,有黑色斑纹,七八月出现,幼虫危害桑、桐等的树根。 蝉:“~鸣喁喁。”
17画 螮dìㄉㄧˋ 〔~蝀(dōng)〕a.虹,如“~~之气见,君子尚不敢指。”b.借指桥,如“横驾三天白~~。”
14画
15画
18画
dài 15画
dài 11画
dàn 12画
dàn 11画 蛋dànㄉㄢˋ 鸟、龟、蛇等生的带有硬壳的卵:鸡~。蛇~。~白。~黄。 形状像蛋的:脸~儿。
dāng 19画
dāo 16画
15画 蝮fùㄈㄨˋ 〔~蛇〕体色灰褐,有斑纹,头部略呈三角形,有毒牙。
15画 蝠fúㄈㄨˊ 〔蝙~〕见“蝙”。
15画 蝜fùㄈㄨˋ 〔~蝂(bǎn)〕a.古书上说的一种好负重物的小虫;b.草蛉(一种昆虫)的幼虫,常把枝叶、排泄物等堆成堆,盖在背上,驮着爬行。均亦作“负版”。
13画 蜉fúㄈㄨˊ 〔~蝣〕昆虫,幼虫生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翅两对,在水面飞行。成虫生存期极短,交尾产卵后即死。 〔蚍~〕见“蚍”。
13画
12画
11画
10画 蚨fúㄈㄨˊ 〔青~〕a.古书上说的一种虫;b.古代用作钱的别称。
10画
fén 10画 蚡fénㄈㄣˊ 同“鼢”。
fén 10画
fēng 22画
fēng 13画 蜂fēngㄈㄥˉ 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有“蜜蜂” 、“熊蜂” 、“胡蜂” 、“细腰蜂” 等多种,多成群住在一起。 特指“蜜蜂” :~巢。~房。~蜡。~蜜。~乳。~王(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专司产卵,通常每个蜂群只有一只。亦称“母蜂” )。~腰(a.蜂腰中间细,喻居中者最差;b.诗律“八病” 之一;c.书法笔病之一)。 〔~鸟〕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如大拇指,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 众多:~起。~
fán 21画
fāng 10画
féi 14画 蜰féiㄈㄟˊ 即臭虫,身体扁平,赤褐色,腹大,体内有臭腺,吸人、畜的血液。
fēi 14画 蜚fēiㄈㄟˉ 古同“飞”,指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现“流言飞语”常写作“流言蜚语”。
fèi 18画
è 14画
è 10画
guō 14画 蝈guōㄍㄨㄛˉ 〔~~儿(guor )〕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翅短,腹大,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根部有发声器,能振翅发声。对植物有害。 (蟈)
guǒ 14画 蜾guǒㄍㄨㄛˇ
guō 17画
23画
11画 蛊gǔㄍㄨˇ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惑。 人腹中的寄生虫。 毒害人之物:~毒。
11画 蛄gūㄍㄨˉ 〔蝼~〕见“蝼”。 〔蟪~〕见“蟪”。
9画 虼gèㄍㄜˋ 〔~蚤〕昆虫,赤褐色,善跳跃,寄生在人畜的身体上,吸血液,能传染鼠疫等疾病。亦称“跳蚤”。 〔~螂〕蜣螂。
guǐ 18画
guǐ 12画
huì 18画 蟪huìㄏㄨㄟˋ 〔~蛄〕一种小蝉,青紫色,吻长,身体短。亦称“伏天儿”。
guì 15画
huí 13画
huí 12画
huí 12画 蛔huíㄏㄨㄟˊ 〔~虫〕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肠子里的一种蠕形动物,像蚯蚓而没有环节。能损害人畜的健康。
huí 10画
huǐ 9画 虺huǐㄏㄨㄟˇ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虺虺]〈古〉形容打雷的声音。 虺huīㄏㄨㄟ [虺尵]疲劳生病(多用于马)。也作“虺隤”。
huò 19画 蠖huòㄏㄨㄛˋ 〔尺~〕尺蠖蛾的幼虫,生长在树上,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是害虫。简称“蠖”,如“~屈”(喻人不得志,屈身退隐。意为暂时的屈身是为求得日后的伸展)。
huáng 15画 蝗huángㄏㄨㄤˊ 〔~虫〕昆虫,种类很多,躯体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适于弹跳,常常成群飞翔,是农业害虫,亦称“蚂(mà)蚱”;简称“蝗”,如“~灾”,“灭~”。
huáng 17画 蟥huángㄏㄨㄤˉ 〔蚂(mǎ)~〕见“蚂1”。
15画 蝴húㄏㄨˊ 〔~蝶〕见“蝶”。
16画
hóng 9画 虹hóngㄏㄨㄥˊ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是大气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着的方向。 指桥(因形似虹):~桥(中国古代的一种木拱桥。外形如长虹贯空。亦称“飞桥”)。断~。长~卧波。
huá 15画
20画 蠚hēㄏㄜˉ 蜇(zhē),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昆仑之山)有鸟焉,其状如蜂,……~鸟兽则死。”
háng 10画
hàn 16画
hàn 13画
hàn 14画
hán 14画
hān 11画 蚶hānㄏㄢˉ 〔~子〕软体动物,介壳厚而坚实,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称“魁蛤”;俗称“瓦垄子”、“瓦楞子”。
hán 9画
12画 蛤géㄍㄜˊ 〔~蜊〕软体动物,壳形卵圆,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栖浅海沙中,肉可食。 〔文~〕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栖近海沙泥中,有黑白两种,幼时称“棋子蛤”。 〔~蚧〕爬行动物,土黄色,像壁虎,头大,尾部灰色,有红色斑点。中医用作强壮剂。 蛤háㄏㄚˊ 〔~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蟆”读轻声)。
háo 20画
háo 10画 蚝háoㄏㄠˊ 即“牡蛎”:~油。~豉(牡蛎肉的干制品)。
jùn 14画
jūn 10画
jué 18画
jué 18画
jué 9画
juān 23画 蠲juānㄐㄩㄢˉ 除去,免除:~除。~免。 显示,昭明:“惠公~其大德”。 古同“涓”,清洁。 古代称一种多足虫。
14画
10画
jǐng 18画
jié 27画
jié 20画
jié 19画
jiē 15画
jié 13画 蜐jiéㄐㄧㄝˊ 〔石~〕龟足,一种海生物。
jiè 13画
jié 12画
jiè 10画 蚧jièㄐㄧㄝˋ 〔蛤(gé)~〕见“蛤”。
jiāo 18画
jiǎo 18画
jiāo 12画 蛟jiāoㄐㄧㄠˉ 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龙得水。 指鼍、鳄之类的动物。
jiǎn 20画
chán 17画
jiāng 17画
jiāng 15画
jiá 13画
jiá 12画 蛱jiáㄐㄧㄚˊ 〔~蝶〕蝴蝶的一类,前足短小,触角锤状,成虫赤黄色,对农作物有害。 (蛺)
18画
16画
13画
8画 虮jǐㄐㄧˇ 〔~子〕虱的卵。
15画 蝌kēㄎㄜˉ 〔~蚪〕蛙或蟾蜍的幼体,黑色,身体椭圆,有长尾,生活在水中,最后变成蛙或蟾蜍。亦称“活东”。
11画
kuí 15画 蝰kuíㄎㄨㄟˊ 〔~蛇〕一种毒蛇,生活在森林里或草地上。
kūn 14画
kuò 12画 蛞kuòㄎㄨㄛˋ 〔~蝓〕软体动物,身体像蜗牛,但没有壳,吃蔬菜或瓜果的叶子,对农作物有害。亦称“蜒蚰”;俗称“鼻涕虫”。 〔~蝼〕古书上指“蝼蛄”。
21画
14画
14画 蜡làㄌㄚˋ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石~。蜂~。~版。~笔。~疗。~染。~人。~纸。~烛。~黄(形容颜色黄得像蜡)。~丸。
15画
láng 14画 螂lángㄌㄤˊ 〔螳~〕见“螳”。 〔蜣~〕见“蜣”。 〔蟑~〕见“ 蟑”。 〔蚂(mǎ)~〕见“蚂2”。
láng 13画
lǎo 12画
lěi 21画
21画
21画 蠡lǐㄌㄧˇ 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20画
19画
18画
17画
15画
14画
13画 蜊lìㄌㄧˋ 〔蛤(gé )~〕见“蛤”。
12画
11画 蛎lìㄌㄧˋ 〔牡~〕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能提制蚝油。壳烧成灰可入药。亦称“蚝”、“海蛎子”。
11画
lián 19画 蠊liánㄌㄧㄢˊ 〔蜚(fěi)~〕见“蜚2”。
lián 16画
liǎng 14画 蜽liǎngㄌㄧㄤˇ 〔蝄~〕见“蝄”。
láo 18画
liáo 18画
liè 12画
líng 11画 蛉língㄌㄧㄥˊ 〔白~子〕一种比蚊子小的小飞虫,喜吸人畜血液,能传染黑热病。 〔螟~〕见“螟”。
liú 17画
lóng 22画
lóng 22画
lóu 17画
lóu 15画 蝼lóuㄌㄡˊ 〔~蛄〕昆虫,褐色,有翅,前脚强化为挖掘足,能掘地,咬农作物的根。亦称“天蝼”、“蛞蝼”、“土狗”;简称“蝼”,如“~蚁”(用以代表微小的生物,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螻)
22画
17画
lún 14画
luǒ 19画
luó 17画 螺luóㄌㄨㄛˊ 软体动物,体外包着锥形、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硬壳,上有旋纹:~蛳。田~。海~。~号。~钿。法~(用海螺壳做成的佛教乐器)。 像螺壳纹理的:~纹。~旋。~钉。~母。~栓。~髻(古代妇女似螺壳的发形)。 同“脶”。
12画
16画
16画
9画 蚂mǎㄇㄚˇ 〔~蟥〕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黑绿色,尾端有吸盘。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称“马鳖”、“水蛭”。 〔~蚁〕见“蚁”。 蚂māㄇㄚˉ 〔~螂〕“蜻蜓”的俗称。 (螞) 蚂màㄇㄚˋ 〔~蚱〕“蝗虫”的俗称。 (螞)
mán 25画
mǎn 17画
mǎn 16画 螨mǎnㄇㄢˇ 节肢动物的一类,体形微小,寄居在人或动物体上,吸血液,能染疾病。“疥虫”属于螨类。
mán 12画 蛮mánㄇㄢˊ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横(hèng )。~不讲理。 愣,强悍:一味~干。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荒。 方言,相当于“很”:~好。
mǎng 17画
máng 13画
máo 15画 蝥máoㄇㄠˊ 〔斑~〕昆虫,腿细长,鞘翅上黄黑色斑纹,成虫危害农作物,可入药。
mào 15画
máo 17画 蟊máoㄇㄠˊ 吃苗根的害虫:~贼(喻坏人)。
mèi 15画
měng 19画 蠓měngㄇㄥˇ 昆虫的一科,比蚊子小,褐色或黑色。雌蠓吸人畜的血。能传染疾病。
mǎng 16画 蟒mǎngㄇㄤˇ 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六米,大多生活在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亦称“蚺蛇”)。 蟒měngㄇㄥˇ 〔蟅~〕见“蟅”。
méng 15画
měng 14画 蜢měngㄇㄥˇ 〔蚱~〕见“蚱”。
méng 9画 虻méngㄇㄥˊ 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身体灰黑色,长椭圆形,头阔,触角短,黑绿色复眼,翅透明。生活在野草丛里,雄的吸植物的汁液,雌的吸人、畜的血。
14画 蜜mìㄇㄧˋ 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酿成的东西:蜂~。~饯。~供(把油炸的短面条拌上蜜或糖制成的糕点)。~源(指能大量供蜜蜂采蜜的植物)。~丸。 甜美:甜言~语。口~腹剑。
mián 15画
miè 20画 蠛mièㄇㄧㄝˋ 〔~蠓(měng)〕蠓虫,如“蝙蝠户中飞,~~窗间乱。”
mǐn 21画
míng 16画 螟míngㄇㄧㄥˊ 〔~虫〕螟蛾的幼虫,有许多种,如“三化螟”、“玉米螟”等。危害农作物。 〔~蛉〕❶一种绿色小虫,螟蛉蛾的幼虫。❷喻抱养的孩子。
móu 12画 蛑móuㄇㄡˊ 〔蝤~〕见“蝤”。
10画
nǎn 15画 蝻nǎnㄋㄢˇ 蝗的幼虫,还没生翅的蝗虫:~子。~儿。蝗~。
náng 23画
náo 18画
náo 12画 蛲náoㄋㄠˊ 蛲虫,寄生虫,像线头,白色,寄生在人的肠内,雌虫于夜晚爬至肛门处产卵。
nài 16画
14画 蜺níㄋㄧˊ 寒蝉,一种体形较小的蝉。 古同“霓”,虹的一种。
11画
niè 22画
pán 18画 蟠pánㄆㄢˊ 屈曲,环绕,盘伏:~蜿。~萦。~结。~踞(亦作“蟠据”)。~道。~龙。~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虎踞。
páng 16画 螃pángㄆㄤˊ 〔~蟹〕见“蟹”。
péng 18画 蟛péngㄆㄥˊ 〔~蜞〕螃蟹的一种,身体小,常见的头胸甲略呈方形。螯足无毛,淡红色,步足有毛。穴居海边或江河泥岸,对农作物有害。亦作“彭蜞”、“螃蜞”。
péng 18画
23画
17画
16画
14画 蜱píㄆㄧˊ 蜘蛛一类的动物,体形扁平,种类很多,有的吸植物汁液,有的吸人畜的血,传染疾病。
11画
11画
10画 蚍píㄆㄧˊ 〔~蜉〕大蚂蚁,如“~~撼大树”。
piāo 17画 螵piāoㄆㄧㄠˉ 〔~蛸〕螳螂的卵块,产在桑树上的称“桑螵蛸”,可入药。 〔海~蛸〕乌贼鱼体内的骨状硬壳,可入药。
pín 20画 蠙pínㄆㄧㄣˊ 〔~珠〕珍珠,如“玩夷水之~~。” 古书上说的一种产珍珠的蚌。
píng 12画
píng 11画 蚲píngㄆㄧㄥˊ 米中小黑甲虫。
20画
19画
16画
14画 蜞qíㄑㄧˊ 〔蟛~〕见“蟛”。
14画
12画 蛴qíㄑㄧˊ 〔~螬〕金龟子的幼虫,圆柱形,白色,身上有褐色毛,生活在土里,吃农作物的根和茎,害虫。俗称“地蚕”、“土蚕”、“核桃虫”。
10画
10画 蚑qíㄑㄧˊ (虫子)爬动:“蠉飞蠕动,~行哙息。” 一种小虫:“~、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
qiǎn 14画
qiān 10画
18画
16画
12画
qiāng 13画 蜣qiāngㄑㄧㄤˉ 〔~螂〕昆虫,全身黑色,吃粪、尿或动物的尸体。俗称“屎壳郎”。又因能够团粪成丸而推,亦称“推丸”。
qiè 12画
qín 18画
qǐn 17画
qín 16画 螓qínㄑㄧㄣˊ 古书上说的一种蝉,比较小,方头广额,身体绿色:“~首蛾眉。” 蝇。
qín 10画
qīng 14画 蜻qīngㄑㄧㄥˉ 〔~蜓〕昆虫,捕食小飞虫,是益虫。幼虫称“水虿”,生活在水中(有的地区称“蚂螂”),如“~~点水”(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qióng 12画 蛬qióngㄑㄩㄥˊ 古同“蛩”,蟋蟀。
qióng 12画 蛩qióngㄑㄩㄥˊ 蝗虫:“飞~满野”。 蟋蟀:~唱。~响。
qiū 18画
qiū 21画
qiū 15画
qiú 15画 蝤qiúㄑㄧㄡˊ 〔~蛴〕古书上指天牛的幼虫。
qiú 13画
qiū 11画 蚯qiūㄑㄧㄡˉ 〔~蚓〕环节动物,身体细长柔软,生活于土中,以带有机物的土壤为食,使土壤疏松,对农作物有益。可作鱼和家禽的食饵,可入药。亦称“曲蟮”、“地龙”。
qiú 7画 虬qiúㄑㄧㄡˊ 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龙。 拳曲:~曲(盘绕弯曲)。~须。~髯(拳曲的胡须,特指两腮上的胡须)。
qiú 8画
24画
26画 蠼qúㄑㄩˊ 〔~螋〕昆虫,体扁平狭长,黑褐色,前翅短而硬,后翅大,折在前翅下,有些种类无翅,尾部形状像夹子,多生在潮湿的地方,为害家蚕。
17画
15画
16画
12画 蛐qūㄑㄩˉ 〔~~儿(qur )〕蟋蟀的俗称。 〔~蟮〕即“蚯蚓”。
11画 蛆qūㄑㄩˉ 苍蝇的幼虫,白色,身体柔软,有环节,多生在粪便、腐肉等不洁的地方。
quán 23画
quán 14画 蜷quánㄑㄩㄢˊ 身体弯曲:~伏。~卧。~缩。~作一团。
jué 10画
rán 11画 蚺ránㄖㄢˊ 〔~蛇〕蟒蛇。
rán 10画
róng 20画
róng 15画 蝾róngㄖㄨㄥˊ 〔~螈〕两栖动物,形状似蜥蜴。头扁平,四肢细长,无蹼,尾侧扁,卵生。生活于清冷的池沼内,亦见于湿地的草丛中。
róng 16画
róng 16画 融róngㄖㄨㄥˊ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化。~解。消~。 调合,和谐:~合。~洽。~汇贯通。其乐~~。 流通:~泄(飘动,浮动)。金~(货币的流通,即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长远、永久:~裔(形容声调悠长)。
róu 15画
20画 蠕rúㄖㄨˊ 像蚯蚓那样慢慢地爬动:~动。~~。~形动物。
15画
ruì 10画 蚋ruìㄖㄨㄟˋ 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
ruì 13画
sāo 16画
shàn 19画
shàn 18画 蟮shànㄕㄢˋ 〔蛐~〕见“蛐”。
shāng 17画
shè 18画
shé 12画
shé 9画
shèn 13画
shèn 13画 蜃shènㄕㄣˋ 蛤蜊:~景(亦称“海市蜃楼”)。
shī 15画
shí 14画
shí 9画 蚀shㄕˊ 损伤,亏缺:侵~。腐~。蠹~。~本。 同“食” 。
shī 8画 虱shīㄕˉ 寄生在人、畜身上的一种小虫,吸食血液,能传染疾病:~子。头~。视~如轮(表示大与小的相对性,或洞察精微的意思)。精贯~心(赞美某人技艺的高超)。 喻寄生作恶的人或有害的事物:~官(害国害民的官吏)。
shǔ 22画
shǔ 13画 蜀shǔㄕㄨˇ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客(旅游蜀地的人)。~椒。~绣(四川出产的刺绣)。~锦。得陇望~。 中国朝代名:~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shuài 17画 蟀shuàiㄕㄨㄞˋ 〔蟋~〕见“蟋”。
18画
18画
16画
12画 蛳sīㄙˉ 〔螺~〕见“螺”。
14画
sōu 15画 螋sōuㄙㄡ 〔蠼(qú)~〕见“蠼1”。
suī 9画 虽suīㄙㄨㄟˉ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则。麻雀~小,五脏俱全。
suò 14画
táng 17画 螳tángㄊㄤˊ 〔~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螳”,如“~臂当车”(喻不自量力)。
tāng 15画
táng 16画 螗tángㄊㄤˊ 古书上指一种较小的蝉。
táo 14画
18画 蟘tèㄊㄜˋ 吃禾苗叶子的害虫:“苗螟叶~,坐致销亡。”
téng 16画 螣téngㄊㄥˊ 〔~蛇〕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亦作“腾蛇”。
tiáo 14画 蜩tiáoㄊㄧㄠˊ 古书上指蝉:~甲(蝉蜕)。世事~螗。
tiě 11画
tíng 15画
tíng 12画 蜓tíngㄊㄧㄥˊ 〔蜻(qīng)~〕见“蜻1”。 〔蝘~〕见“蝘”。
tóng 10画
tuì 13画 蜕tuìㄊㄨㄟˋ 蝉或蛇等脱下来的皮:蛇~。蝉~。 蛇、蝉等动物脱皮:~皮。 鸟换毛。 解脱,变化:~化。~变。
tuì 13画
tuì 15画
tún 11画
12画 蛙wāㄨㄚˉ 两栖动物的一科,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种类很多:青~(俗称“田鸡”)。牛~。~泳。~人。
wàn 17画
wān 14画 蜿wānㄨㄢˉ 〔~蜒〕a.蛇爬行的样子;b.弯弯曲曲地延伸。
wǎng 12画 蛧wǎngㄨㄤˇ 古同“魍”。
wǎng 14画
wáng 10画
wèi 17画
wèi 15画
wēi 15画
wèi 14画
wēi 14画
wén 17画
wén 16画
wén 10画 蚊wénㄨㄣˊ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吸植物的汁液,雌的吸人畜的血液,有的传染疾病。幼虫称“孑孓”:~子。~香。~帐。聚~成雷。
wén 10画
wēng 16画 螉wēngㄨㄥˉ 〔~䗥〕寄生在牛马皮上的小蜂。 〔蠮~〕见“蠮”。
13画 蜗wōㄨㄛˉ 〔~牛〕软体动物,有螺旋形扁圆的硬壳,头部有两对触角。吃嫩叶,对农作物有害。某些种类可供食用。 〔~居〕喻窄小的住所。 〔~螺〕软体动物,壳如笋状,螺层长,壳顶尖,生活于湖池中。 〔~蠃〕软体动物,壳淡玳瑁色,壳口边缘略翻出,生活于湖溪中。亦称“螺蛳”。
14画
18画
16画
13画 蜈wúㄨˊ 〔~蚣〕节肢动物,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虫,中医入药。
24画 蠵xīㄒㄧˉ 〔~龟〕海产的大龟,身体长约一米,四肢呈桨状,吃鱼虾等,卵可食,龟甲可以入药。
18画 蟢xǐㄒㄧˇ 〔~子〕古书上说的一种蜘蛛:“野人昼见~~者,以为有喜乐之瑞。”亦作“喜子”。
17画 蟋xīㄒㄧˉ 〔~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
16画
16画 螅xīㄒㄧˉ 〔水~〕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附在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大多雌雄共体。
14画 蜥xīㄒㄧˉ 〔~蜴〕爬行动物,有四肢,尾巴很长,容易断,脚上有钩爪。生活在草丛里,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通称“四脚蛇”。
xiā 15画
16画
xiā 9画 虾xiāㄒㄧㄚˉ 节肢动物,身上有壳,腹部有很多环节。生活在水里,种类很多:~皮。~米。~子(虾卵)。~兵蟹将(神兵中龙王的兵将,喻不中用的兵将) 虾hāㄏㄚ [~蟆]也作“蛤蟆”。
xiā 8画
xiǎn 13画
xián 12画
xián 11画 蚿xiánㄒㄧㄢˊ 〔马~〕即“马陆”,一种节肢动物,有很多对腿。
xiǎn 10画 蚬xiǎnㄒㄧㄢˇ 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淡水软泥中。肉可食,壳可入药。亦称“扁螺”。
xiǎng 17画
xiàng 17画 蟓xiàngㄒㄧㄤˋ 即“桑蚕”。
xiǎng 9画 蚃xiǎngㄒㄧㄤˇ 土蛹,一些昆虫的蛹,比蚕蛹大,埋在土里。
xiāo 19画
xiāo 22画
xiāo 17画 蟏xiāoㄒㄧㄠˉ 〔~蛸〕蜘蛛的一种,腿很长,结网成车轮状。亦称“喜蛛”、“蟢子”。 (蠨)
xiāo 17画
xiāo 13画 蛸xiāoㄒㄧㄠˉ 〔螵~〕见“螵”。
xiè 19画
xiē 19画
xiè 19画 蟹xièㄒㄧㄝˋ 〔螃~〕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称“螯”,横着爬。腹部分节,俗称“脐”,雄性脐呈长尖形,雌性脐呈椭圆形。简称“蟹”,如“河~”,“海~”,“~黄”,“~青”。
xié 15画
xiē 15画 蝎xiēㄒㄧㄝˉ 〔~虎〕即“壁虎”。 节肢动物,胎生。头胸部的螯肢呈钳状,胸脚四对。后腹狭长,末端有毒钩,用来防敌和捕虫,食昆虫、蜘蛛等。干燥虫体可入药:~子。毒如蛇~。
xíng 13画
xiù 16画
15画
gǒu 11画
xuān 19画
xuān 15画
xuán 13画
xún 18画
10画 蚜yáㄧㄚˊ 〔~虫〕昆虫,是农业害虫。亦称“蜜虫”、“腻虫”。
yǎn 15画 蝘yǎnㄧㄢˇ 〔~蜓〕❶古书上指壁虎。❷一种爬虫,全身有光滑圆鳞,背面古铜色,有金属光泽,捕食昆虫。亦称“铜石龙子”。 蝉的一种。
yán 12画 蜒yánㄧㄢˊ 〔~蚰〕即“蛞蝓”。 〔蚰~〕见“蚰”。 〔蜿~〕见“蜿”。
yǎng 13画
yáng 12画 蛘yángㄧㄤˊ 生在米里的一种小黑甲虫。
23画
19画
16画 螠yìㄧˋ 无脊椎动物的一纲,生活在海底泥沙中,有很多种类。
16画
16画
14画 蜴yìㄧˋ 〔蜥~〕见“蜥”。
é 13画 蛾éㄜˊ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子。~眉。~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绿。飞~扑火。 蛾yǐㄧˇ 古同“蚁”。
12画
12画
12画
shé 11画 蛇shéㄕㄜˊ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 蛇yíㄧˊ 〔委(wěi )~〕见“委2”。
9画 蚁yǐㄧˇ 〔蚂~〕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简称“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聚。~命(喻微贱的生命)。~民(旧时人民对官府的自称,多用于诉状呈文)。
yín 18画 蟫yínㄧㄣˊ 即“衣鱼”,一种昆虫,体长而扁,有银灰色细鳞,常在衣服和书里,吃上面的浆糊和胶质物。亦称“蠹鱼”。 蟫xúnㄒㄩㄣˊ 〔~~〕❶相随而行,如“貒貉兮~~。”❷蠕动的样子,如“蠕蠕~~,充衢塞隧。”
yǐn 17画 螾yǐnㄧㄣˇ 萌动:“寅,言万物始生~然也。” 古同“蚓”,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yǐn 10画 蚓yǐnㄧㄣˇ 〔蚯~〕见“蚯”。
yīng 23画
yíng 18画
yíng 16画
yíng 15画
yīng 14画
yíng 14画 蝇yíngㄧㄥˊ 〔苍~〕昆虫,种类很多,通常指家蝇,产卵在肮脏腐臭的东西上,幼虫称“蛆”。成虫能传染霍乱、伤寒等疾病。
yíng 11画
yǒng 13画 蛹yǒngㄩㄥˇ 昆虫从幼虫过渡到成虫时的一种形态:蚕~。~化。~卧(蚕蛹蜷伏茧中,喻隐居)。
yóu 15画 蝣yóuㄧㄡˊ 〔蜉~〕见“蜉”。
yǒu 13画
yòu 11画 蚴yòuㄧㄡˋ 绦虫、血吸虫等的幼体:毛~。尾~。
yóu 11画 蚰yóuㄧㄡˊ 〔~蜒〕节肢动物,像蜈蚣而略小,黄褐色,触角和脚很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 〔蜒~〕见“蜒”。
17画
14画 蜮yùㄩˋ 传说中一种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鬼~(喻阴险的人)。
14画
15画 蝓yúㄩˊ 〔蛞~〕见“蛞”。
9画
yuán 16画 螈yuánㄩㄢˊ 〔蝾~〕见“蝾”。
yuán 15画
yuán 15画
yuān 15画
yuān 13画 蜎yuānㄩㄢˉ 〔~~〕形容虫子爬行的屈曲蠕动的样子。 古书上指孑孓。
yuán 10画
yuè 10画
yuè 10画
yūn 15画
zǎo 9画 蚤zǎoㄗㄠˇ 昆虫,赤褐色,善跳跃,寄生在人和畜的身体上,吸血液,能传染鼠疫等疾病。通称“跳蚤”、“虼蚤”。 古同“早”。 古同“爪”。
19画
zéi 19画
zhá 11画
zhà 11画 蚱zhàㄓㄚˋ 〔~蜢〕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短,不能远飞,对农作物有害。 〔~蝉〕蝉的一种。 〔蚂(mǎ)~〕见“蚂3”。
zhān 11画
zhāng 17画 蟑zhāngㄓㄤˉ 〔~螂〕昆虫,体扁平,黑褐色,有光泽,能发臭气,常在夜里偷吃食物,咬坏衣物,传染疾病。亦称“蜚(fěi)蠊”。
zhè 17画 蟅zhèㄓㄜˋ 〔~蟒(mǎng)〕蚱蜢。 地鳖。
zhé 17画
shì 17画 螫shìㄕˋ 有毒腺的虫子刺人或动物。 螫zhēㄓㄜˉ 义同(一),用于口语。
zhé 13画 蜇zhéㄓㄜˊ 〔海~〕海里生的一种腔肠动物,形状像张开的伞,可供食用。简称“蜇”,如“~头”,“~皮”。
zhé 12画 蛰zhéㄓㄜˊ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惊~。~伏。~虫。~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藏(cáng )。
zhé 9画
dié 17画 螲diéㄉㄧㄝˊ 〔~蟷〕一种生活在地下的蜘蛛,黑褐色,在土里打穴,穴口有盖,可以开合,伺小虫经过,翻盖捕捉。 螲zhìㄓˋ 〔蝼~〕蝼蛄。
zhí 18画
zhī 14画 蜘zhīㄓˉ 〔~蛛〕节肢动物,身体圆形或长圆形,分头胸和腹两部,有触须和脚四对。肛门分泌的黏液凝成细丝,用来结网捕食昆虫。通称“蛛蛛”。
zhì 12画 蛭zhìㄓˋ 〔水~〕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墨绿色,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能吸人畜的血。唾液中含有水蛭素,医学上能发挥抗凝血作用。虫体经干燥炮制后入中药。俗称“蚂蟥”“马鳖”。
10画
zhōng 17画 螽zhōngㄓㄨㄥˉ 〔~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跳跃,对农作物有害。 〔阜~〕即“蚱蜢”。
zhōng 16画
zhōng 14画
gōng 10画 蚣gōngㄍㄨㄥˉ 〔蜈~〕见“蜈”。 蚣zhōngㄓㄨㄥˉ 〔~蝑〕即“螽斯”。
zhòng 10画 蚛zhòngㄓㄨㄥˋ 虫咬;被虫咬坏的:“失雨园蔬赤,无风~叶凋。”
zhú 27画
zhū 21画
zhú 19画 蠋zhúㄓㄨˊ 蝴蝶、蛾等昆虫的幼虫。
zhū 14画
zhū 12画 蛛zhūㄓㄨˉ 指“蜘蛛”:~网。~丝马迹。
zhù 11画 蛀zhùㄓㄨˋ 〔~虫〕a.指能咬树干、衣服、书籍和粮食等的小虫,如天牛、衣鱼、米象;b.喻侵犯国家、公众利益的坏人。 被虫子咬坏:书本被虫~了。~蚀。
zhuān 18画
zhuó 27画
zhuó 20画
9画 虸zǐㄗˇ 〔~蚄(fāng)〕古书上说的一种吃庄稼叶的害虫,如“榆关有~~虫,延入平州界。”
zōng 15画
zuī 19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