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褒贬与夺 | 
             ⒈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⒈ 对人、对事的赞扬或贬抑,给予或不予。 引 《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晋书·卷六二·祖逖传》:「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  | 
          
            | 罔褒 | 
             | 
          
            | 笔削褒贬 | 
             词语解释 ⒈ 笔:记载;削:删改。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论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 
          
            | 褒善贬恶 | 
             ⒈ 褒:赞扬;贬:批评。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⒈ 表扬好的,批评坏的。 引 《孤本元明杂剧·独乐园·第一折》:「其中褒善贬恶,尊君抑臣,内夏外夷,正名谨分,也不是等闲的文字也。」  | 
          
            | 不置褒贬 | 
             ⒈ 不说好或坏。 ⒈ 不说好或坏。 引 《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操 尝造花园一所;造成, 操 往视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  | 
          
            | 腾褒 | 
             | 
          
            | 褒义词 | 
             ⒈ 含有褒义的词。 英 commendatory term; ⒈ 含有褒奖、赞扬意义的词。 反 贬义词  | 
          
            | 褒禅山 | 
             词语解释 褒禅山 [ bāo chán shān ] ⒈ 旧名华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褒禅,指唐代的高僧慧褒,曾在此筑庐定居,最后葬在此,故名褒禅山。 英 Baochanshan mountain;  | 
          
            | 宠褒 | 
             ⒈ 指帝王给予的褒奖。 ⒈ 指帝王给予的褒奖。 引 宋 汪藻 《韩世忠除两镇节度使制》:“尔既殫於忠藎,归饮至於庙,我何爱於宠褒?”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李芝龄师诗》:“公莅 浙 时,赋诗云:‘詔持使节莅南邦,紫塞迎鑾荷泽庞。天语宠褒文第一,师恩泣感士无双。’”  | 
          
            | 褒衣危冠 | 
             词语解释 ⒈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 
          
            | 游褒禅山记 | 
             | 
          
            | 荣褒 | 
             ⒈ 盛赞。 ⒉ 荣显褒扬。指地位、名誉。 ⒈ 盛赞。 引 宋 范仲淹 《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朱生 振迹於盛德之下,发名於善教之始,何必 申繻 之剧论,岂异夫子之荣褒者哉!” ⒉ 荣显褒扬。指地位、名誉。 引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徵梦·仪铭袁宗皋》:“致位上卿一品,前后富贵者三十年而后殁,荣褒悉备,世无贬词,可谓幸矣。”  | 
          
            | 衣褒带博 | 
             | 
          
            | 嬖褒 | 
             | 
          
            | 示贬于褒 | 
             | 
          
            | 褒衣博带 | 
             ⒈ 亦作“裒衣博带”。 ⒈ 宽衣阔带。为古代儒生的服装。 引 《汉书·卷七一·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 
          
            | 博带褒衣 | 
             词语解释 ⒈ 博:宽大;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 称褒 | 
             ⒈ 赞扬。 ⒈ 赞扬。 引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两将知道事之理,晓多少之量,故世称褒其名。” 宋 司马光 《走索》诗:“徒资旁观好,曹偶相称褒。”  | 
          
            | 无褒弹 | 
             | 
          
            | 褒词 | 
             ⒈ 含有褒义的词,如‘坚强’、‘勇敢’等。也说“褒义词”。 ⒈ 赞美的言词。 例 如:「我说的都是真心话,绝非空泛的褒词。」 反 贬词  | 
          
            | 褒采一介 | 
             ⒈ 褒:褒奖;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细小的长处也可以褒奖、采用。 ⒈ 一介,微细。褒采一介指称扬并采用微小的长处。 引 《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牋》:「褒采一介,抽扬小善。」  | 
          
            | 褒义 | 
             ⒈ 词句含有褒扬或歌颂意义。 英 commendatory; ⒈ 字句里含有称许或赞美的意思。 反 贬义  | 
          
            | 褒贤遏恶 | 
             词语解释 ⒈ 褒:赞扬;遏:阻止。赞扬好的,阻止坏的。  | 
          
            | 褒扬 | 
             ⒈ 赞美表扬。 英 cite; praise; ⒉ 满意地讲起。 英 commend; ⒈ 赞美表扬。 引 《书经·洛诰》「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句下汉·孔安国·传:「言公当留举大明德,用我小子褒扬文武之业而奉顺天。」 《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齐武王縯传》:「肃宗下诏褒扬之,复封张子它人奉其祠。」 反 贬低 贬抑 诽谤 英语 to praise  | 
          
            | 褒贬 | 
             ⒈ 赞扬和指责,借指评论好坏。 例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三国演义》 褒贬是非。 英 praise and disparage; ⒉ 说…的坏话,恶意批评(偏义复词) 例 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英 speak ill of; ⒈ 批评是非、优劣。 引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⒈ 偏义复词,专指不好的批评。 引 《红楼梦·第一四回》:「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