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优校网! 收藏本页 手机访问
今天是:

牒的组词

牒字的常见组词有:往牒、勑牒、録牒、麟牒、五花度牒、照牒、竹牒、转牒、宗牒、追牒、缃牒、状牒、沿牒、瑶牒、最后通牒、枝叶旁牒、敕牒、移牒、银牒、牒籍、牒目、牒举、牒牍、牒牒、牒呈、牒报、牒辟、牒桉、祠部牒、牒云、牒状、牒用、牒诉、牒文、牒书、牒谱、牒启、玉牒、鸳牒、鸳鸯牒、狱牒、僧牒、韵牒、申牒、摄牒、限牒、史牒、讼牒、诉牒、行牒、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牒字相关信息

  • 拼音dié
  • 部首
  • 总笔画13画
  • 统一码7252
  • 五笔THGS
  • 仓颉LLPTD
  • 郑码NXZF
  • 四角24094

牒diéㄉㄧㄝˊ 文书,证件:通~。度~。尺~。

含牒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转牒
狱牒
军牒 ⒈ 军中的文书。 ⒈ 军中的文书。 引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
平牒
蒲牒写书
地土牒 ⒈ 官府发给寺院的准许土地免税的证书。 ⒈ 官府发给寺院的准许土地免税的证书。 引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金石》:“长兴 四年,赐 冥福禪院 地土牒。”
谱牒
怪牒 ⒈ 亦作“怪谍”。 ⒉ 古代专门记载怪异的书简。 ⒈ 亦作“怪谍”。古代专门记载怪异的书简。 引 《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旧唐书·经籍志上》:“自古之粹籍灵符,絶域之神经怪谍,尽载於此二书矣。”
縢牒 ⒈ 犹言金缄玉牒。指帝王族谱。 ⒈ 犹言金缄玉牒。指帝王族谱。 引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世擅 淮 汝,族冠畴代。故以载曜声书,式炳縢牒矣。”
勑牒
银牒
僧牒
牒启
公牒 ⒈ 官方文书。 ⒈ 官方文书。 引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每奉公牒,牒尾故牒字,皆为谨牒字,有异於常。”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一日在厅事,忽睹黄衣人若今之健步者,持公牒立庭下,公命左右皂隶承接。”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广州 守将差指使 贺承信,捧了公牒到 封州 将领司投递。”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金石》:“唐 法琬 法师碑,书者为左卫翊壹府翊卫 刘钦旦。翊一府者,五府之一也。以壹代一, 唐 时公牒亦多用之
家牒 ⒈ 亦作“家谍”。 ⒈ 亦作“家谍”。旧时家族世系的谱牒。 引 北周 宇文逌 《<庾子山集>序》:“舄奕氤氲,布在方策;国史家牒,世竝详焉。” 一本作“谍”。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其失之者,则有父官令长,子秩丞郎,声不著於一乡,行无闻於十室,而乃叙其名位,一二无遗。此实家谍,非关国史。” 唐 元结 《自释》诗:“世业载家史,世系在家牒。” 明 宋濂 《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家牒燬于兵,咸无所徵。” 亦
秘牒 ⒈ 秘要的册籍。 ⒈ 秘要的册籍。 引 唐 李峤 《攀龙台碑》:“凡三十卷,名曰《古今兵要》,制高 秦 肆,事軼 鲁 门,可以刻祕牒而升庙堂,可以藏名山而悬日月。”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藏书》:“司马 家书目尤多祕牒,有 东坡先生 《论语解》钞本四卷。”
限牒
麟牒
牒书
白牒 ⒈ 未用印的公文。 ⒉ 泛指官府文书。 ⒈ 未用印的公文。 引 宋 王溥 《唐会要·大理寺》:“当寺司直评事,应准敕差出使,请废印三面,比缘无出使印,每经州县及到推院,要发文牒追获等,皆是自将白牒,取州县印用。因兹事状,多使先知,为弊颇深。” ⒉ 泛指官府文书。 引 清 姚鼐 《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夕在扬州留别韵》:“策名白牒中,早与南宫荐。”
告牒 ⒈ 告发的文书。 ⒉ 即告身。 ⒈ 告发的文书。 引 《新唐书·王鉷传》:“﹝ 天宝 ﹞十一载四月, 縡 与 銲 谋引右龙武军万骑烧都门、诛执政作难。先二日事觉,帝召 鉷 付告牒。” 《新唐书·宋申锡传》:“大和 五年,遣军候 豆卢著 诬告 申锡 与 漳王 谋反…… 僧孺 等见上出 著 告牒,皆骇愕不知所对。” ⒉ 即告身。参见“告身”。 引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人居宫中;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
讼牒
通牒
官牒 ⒈ 记载官吏姓名、爵禄的簿籍。 ⒉ 授官的文书。 ⒈ 记载官吏姓名、爵禄的簿籍。 引 《后汉书·李固传》:“至於表举荐达,例皆门徒;及所辟召,靡非先旧。或富室财赂,或子壻婚属,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南朝 宋 鲍照 《谢秣陵令表》:“臣负鍤下农,执羈末皂,情有局涂,志无远立,遘命逢天,得污官牒。” ⒉ 授官的文书。 引 唐 李商隐 《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况许之高选,光彼宦情,以曲臺之任用犹轻,宪署之发挥方盛。仍期官
投牒